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無處不在的人格
弗朗索瓦?勒洛爾,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作者)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這兩本書都來自“知心書·第一輯”,這一輯一共四本,其他兩本是《恰如其分的自尊》和《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這套知心書,是在“晴媽說”公眾號上的某篇文章看到的,文章里引用了“知心書”中的其中一本的內容,之后晴媽又說了一句,大意是“這一套知心書的內容都很不錯”,于是乎,基本就沒怎么過大腦的,馬上下單入手。
“知心書”系三聯生活書店耗時兩年精心編輯出版的一套有水準、有內容、有品質的心理通識書系,旨在幫助內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力圖自救者,通過閱讀這套專業心理醫生創作的自助讀本,學會觀照自己情緒和內心的方法,幫助自己面對和走出心理困境。
這套書,至少從裝幀方面來說,的確是非常之優良之作。硬皮封面,紙張的顏色閱讀時很舒服,還有用于當書簽作用的隔頁絲帶。
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弗朗索瓦?勒洛爾和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前者是在法國和美國皆屢獲成功的一位精神病醫生,后者是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及暢銷書作家。
《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這是一本這是一本專門講情緒的書:喜悅、憤怒、羨慕、悲傷、羞恥、嫉妒、恐懼,愛,我們的七情本就與生俱來。認識七情,接納七情,需要做的,只是與其和平共處,而非逃避或都抗拒。
情緒是流動的能量,能與其和平共處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這本書時總是會想起《理解孩子的語言》這本書,里面提到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語言,就是這些七情,特別是憤怒、羨慕、悲傷和恐懼。先看《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再看《理解孩子的語言》,估計收效會更佳呢。
《無處不在的人格》,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工具書,書中分門別類的介紹了十二種人格:
第一章 焦慮型人格
第二章 妄想型人格
第三章 表演型人格
第四章 強迫型人格
第五章 自戀型人格
第六章 類精神分裂型人格
第七章 A型人格
第八章 抑郁型人格
第九章 依賴型人格
第十章 被動攻擊型人格
第十一章 逃避型人格
第十二章 其他類型人格
每一章會先用一個場景引用一位人物,帶出對這種人格的介紹,特別有趣的是,最后有針對不同類型角色的不同建議,比如如果你的上司是XX類型的人格,你最好應該怎樣做,如果你的另一半是XX類型的人格,你最好應該怎樣做,等等。
這本書很適合于在遇到對應的情況時,翻開書找到對應的章節,了解情況后清晰作者的建議,以便于自己的更佳決策。在處理“關系”問題上,這是一本不錯的工具類心理書籍。
現在“知心書·第二輯”也已經出版了:《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你好,焦慮分子!》、《醫治受傷的自信》、《瘋子的自由》。啊,我的書架要塞滿滿啦~
梁
梁思成 林洙 (作者) 中國青年出版社
這是一本有關梁思成的書。與絕大多數人知道梁思成的人差不多,我自己也是因為林徽因才知道的梁思成(其實他還是梁啟超的兒子~),有興趣讀這本書也完全是因為隨手翻時見到了里面一張很有才氣的男才女貌。但讀完后不禁感嘆,大師,這才是大師。
這書源起是紀念梁思成(1901-1972)離世40周年,由梁思成晚年遺孀林洙所編。內容包括家庭照片集丶建筑手繪丶文章,甚至私人信件等等,展現了梁思成活在大時代下的心路歷程,也表達了封面引言的意義:「我唯一可以奉獻給祖國的只有我的知識」。
——引自奕山的博客“閱界” http://monopage.blogspot.hk
書中的建筑手繪圖,真真讓我驚嘆連連。像下圖這類對佛寺等古建筑的手繪尺寸圖,全書中比比皆是。單就手繪圖這一項,這本書就已經算得上非常值得珍藏的一本了~~
尤其喜歡這張對北京城墻環城公園的構象手繪圖。如果這一圈的城墻按照這個構想保留了下來,那該是多么不一樣的一道風景啊~~
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是欣賞著但看不懂的速讀著,但是到了建議北京規劃的“梁陳方案”這部分,卻不自主的將速度放慢了。邊讀邊不禁嘆息,唉~ 唉~ 唉~~~
最后的手寫信件里有一些大師畫的生活小圖,太有愛了,超喜歡。
教怎么調整收音機的天線,簡單的線條,一下子就明白了調整的原理。天冷了大師自己剪了料子給領子處擋風,還畫了一下示意圖~
一代大師,難再有。
回到最干凈的心
諾曼·羅森斯塔爾 (作者) 現代出版社
這是一本專門講“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超然冥想”的書。還是通過遠讀重洋介紹《原則》的那篇文章,知道的“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這個詞。《原則》的火爆,也讓作者Ray Dalio十分推崇的這種冥想開始為人所知。“Transcendental”的翻譯名稱,有的稱為“超越”,有的稱為“超覺”,這本書里,譯為了“超然”。
超然冥想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一種非宗教的修煉方法,每天兩次各冥想20分鐘,默念口訣,以此獲得深度的思想放松。
《超然冥想》這本書,并沒有仔細講超然冥想的具體練習方法,而是幾乎用全書的篇幅,來介紹超然冥想在諸如心腦血管疾病、各種不同類型心理學疾病等很多領域內的應用現狀,以及很意外的卻很可喜的成果。就如作者提及數次的比喻:超然冥想就如同是一種副作用極小、但卻經常有特效的藥物,希望臨床醫生在開處方時,都能把這種藥物也考慮進來,作為一種可以選擇的選擇。
也許這世間真的有專治各種現代病的特效藥,只不過我們不知道這種藥不是要用嘴巴來吃不是要用針管來注射,而是閉上眼睛不說話,去體驗一種之前從不知的感覺和體驗。
尋找藥師佛:喜馬拉雅山居歲月
大衛·克羅 (作者) 海南出版社
雖然一直對與佛教有關的內容很有興趣,但每每遇到時,卻總是讀不懂,尤其是禪宗公案~
這本《尋找藥師佛》與佛教有關,卻更像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敘事故事,敘述的主要是為西方現代世界很少有人知的“阿育吠陀和西藏醫藥”。
傳統的醫療系統累積了千年的診斷和治病經驗,它們對當前迫切的醫療問題而言,是個充滿珍貴洞見的寶庫。它們有許多治療慢性和退化性疾病、提高免疫力、預防治療的方法,也有抗生素的替代品,以及排毒和抗老化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這些整體醫療哲學告訴我們,身體和地球的關聯,意識和物質的不可區隔性。
速速讀時只顧著驚嘆原來這才是煉金術的由來。未來一定要再細讀一下此書,《尋找藥師佛》是一把為我開啟重新認識醫藥大門的鑰匙。
- 這是無悔在2017年速速讀的第294-298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