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你也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不甘心于現狀,那么,何不將你的不甘心變成做出改變的動力呢?你已經處在生活的低谷,很不幸福了,還有什么好怕的呢?做出改變,即使失敗了,大不了還是不幸福,對嗎?
上周去學校辦理遷戶手續的時候,在戶籍科遇到一個小孩兒也來遷戶口。他滿臉稚氣,一看就是入學不久的新生。
我忍不住問了一句:“你為啥也遷戶口?”他說他要退學,我問他為啥,他說不喜歡醫學專業。我忍不住又問他是哪里人。他告訴我,他是河南的,他也知道復讀的壓力會很大,但他實在不喜歡現在的醫學專業,所以要回去重考。
我看著他,滿臉的稚氣,堅定的眼神。
我自愧不如!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毅然決然地舍棄現有的一切呢?況且北大的醫學在全國也算數一數二。退學后,他面臨的將是未知的命運(考場發揮等臨場因素,誰又說得準呢),說不定還要加上別人對他退學的種種懷疑與嘲諷。我想后果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但他就是選擇了改變。
我突然想起了紀伯倫那首有名的詩——《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其中第七次,他寫道:“第七次,它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p>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不是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呢?
你考研沒考上你心儀的大學,但是被調劑到了另一所也不錯的大學,你滿滿的不甘心,卻又害怕再考一年,連這個也考不上,于是委曲求全,安慰自己考博的時候還有機會。
你做著父母認為的好工作,其實你不喜歡,你想改變,去當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在一起,但是你又害怕身邊人的不解和反對,于是你繼續工作,安慰自己大家說好,肯定就是好。
你和你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只是因為他當時追你很努力,其實你心中一直有一個人,但又沒有勇氣去向他表白自己的心跡,于是你在湊合著,安慰自己女人就應該找一個愛自己的人。
是的,人生就是充滿了無奈,我們很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理想,當我們漸漸長大,嚴酷的現實一次次磨平我們的棱角,我們的理想早已經煙消云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就這樣生活著,把自己的不甘心深深藏在心里,它每一次冒頭,我們都努力將它按下去,總是找個理由來安慰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做出改變的。很多我們認為做起來很難的事,其實做起來并不難。很多時候,我們一提出改變,聽到身邊的親朋好友反對,就不再堅持,其實你再堅持一下,說不定他們都會理解你。即使我們做出的改變,最后沒有成功,但是我們至少嘗試了,結局大不了還是不開心嘛,總是好過我們從來就沒有嘗試過。
關鍵的問題是你的不甘心有多強烈,它是否足以將你畏懼害怕的東西打敗,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不甘心,那么,你的不甘心會成為你向上的動力。
當然,現實中也有一些我們確實一時半會改變不了的東西,那么也請你在不甘心的同時,向紀伯倫一樣鄙視自己的靈魂,這樣一旦機會來臨,你還有把握機會的心態。
所以,如果你也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不甘心于現狀,那么,何不將你的不甘心變成做出改變的動力呢?你已經處在生活的低谷,很不幸福了,還有什么好怕的呢?做出改變,即使失敗了,大不了還是不幸福,對嗎?
讓不甘心成為你向上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