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感覺,午覺和冥想真是個好東西。
一些霍然的感覺竟然出現在午睡醒來以后。
記得《圣經》里面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
準確的故事還麻煩各位讀者親自去查。大意是人們聚攏在一起,變得越來越聰明了,甚至擁有了很多上帝的智慧,上帝對此表現出不滿,讓人們講不同的語言。于是,人們皆散去,從此再也無法相聚。
這個故事突然讓我想起,五六年前,在學校里,有個來自日本的外教,面對著我們侃侃而談。
可惜,我日語太爛,硬生生什么都聽不懂。
這位外教姓竹田,據說是日本貴族的姓氏。他從小家教嚴厲,并受到良好的文學修養。雖然是日本人,但是熟讀四書五經,我們見他,他是那樣樸實的老頭,甚至可以說,單純的像個有點膽怯的孩子。
每節課,他都會講到流汗,拿著毛巾擦拭自己臉上的汗珠。或許,他是擔心自己講的,絕大多數學生根本聽不懂。是的,我們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并不高。
不知道,當他每次面對我們呆滯的面無表情的神態,他會不會有種像失語失明的人一樣無力。
語言的不通,讓我錯過了很多與精彩思想碰撞的機會。
好幾次,這位外教談起某些事情,連自己都會被逗笑,他給我們講日本的詩歌,文學,一絲不茍,他講的那樣全神貫注,那樣的單純謙卑,平易近人,可我,什么也聽不懂。
而且,也無心想聽。
五六年以后,在某個午睡的醒來,在看了一些《進擊的巨人》之后,在冥想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原來思想有時就這樣從我身邊擦肩而過。
原來我一直想要尋找的東西,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因為我開始一味地追逐外面的世俗,利益,我竟然變得如此的淺薄和無能。
北大何帆老師說,你只有將自己低到塵埃里,才能提升自己。
說實話,我并沒有太深刻的理解他的話。
怎樣做才是低到塵埃里啊。
怎樣做,才可以是真正的低到塵埃里的謙卑,而又絕不阿諛奉承,故作諂媚啊。
怎樣既可以如此謙卑,又可以做到不卑不亢啊。
現在的我,
沒辦法給出答案。
因為,我還是無知的。
無知者無畏。
但是,無知者容易思維狹隘,容易缺乏想象力,容易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廣闊世界。
無知者站在丘陵上,也會覺得自己征服了世界啊。
不知道為什么會突然想起這件事情,但我仍然依稀記得,每次上外教的文化課的時候,我都會時不時想。
他在講什么,能讓自己那么開心啊。
這些東西真的這么有意思嗎?
什么時候才下課啊。
看來這節課又要困了。
因為自己的膚淺,我到底錯過了什么啊。
今天,當看到《進擊的巨人》,看到墻內,墻外的世界,我突然想到,自己就是那個一直活在墻內,還在覺得自己了不起,嘚瑟的人吧;自己就是在那群一心只在看墻上的影子,而我只是看到了身后的火堆,就覺得知曉了世界,卻連洞都沒有出來的人吧;自己就是那個知道了一點想法,就五十步笑百步,在一個丘陵上只會亢奮演說,鄙視著比自己矮一截的普通人吧。
說到底,我自己才是一個矮子,站在丘陵上,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殊不知,身后轟轟的巨人的腳步聲,早晚一天,會把我的認知震顫的支離破碎。
學好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