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會:烘焙第二記--牛奶吐司

烘焙第二記--牛奶吐司

繼蔓越莓曲奇入門后,我決定第二記由吐司來擔當主角~首先吐司可作為早餐,用來做三明治真是再好不過了。而且成功的吐司顧名思義,真的能夠拉出絲來~質地松軟,適合各種年齡層的人吃。另外吐司所用到的原材料比較簡單,油分和糖分都少,相當健康~最好一個理由就是我實在太愛吃牛奶吐司啦,根本受不了烤制時散發出來的香味兒,所以迫不及待的與大家分享啦~

原材料(按照普通吐司盒標準):

高筋面粉250g(我用的是面包粉);低筋面粉30g(我用的是蛋糕粉);細砂糖40g(我選的太古的優級細砂糖,一方面有助于酵母發酵,另一方面用于調味兒,所以可以根據自己喜好的甜度來調整);奶油70g(一定是打發稀奶油哦,whipping cream);全蛋液40g(一個雞蛋剛剛好,剩下的一點兒蛋液用來給吐司“上色”);酵母3g;食用鹽4g;牛奶97-107g(這個量比較難掌握,因為不同品牌的牛奶和不同面粉吸水性不同,需要個人根據情況調整哦,不過步驟中我會提到合適的狀態噠);另外,還需要一丟丟黃油~

PS:我試過不添加奶油 味道差不多 會少一些甜味兒 可以多加些糖來彌補 但口感上沒有加了奶油的那樣松軟 所以個人還是更鐘愛有奶油的原版~

所需工具:

烘焙工具需要電子秤(烘焙必備哈,不過做面包嘛,不需要太精準噠),吐司盒(最好是不沾的那種哦,有蓋無蓋都可以,區分點我在后面步驟里會詳細說噠),硅膠刷(其他刷子也是可以噠,用來給吐司“上色”),還有錫紙(吐司盒有蓋子的朋友請忽略這項),其余就是日常使用的案板、搟面杖、筷子、大小合適的盆、以及保鮮膜啦。

制作步驟在此:

1.將稱重好的面包粉、蛋糕粉、細砂糖、酵母、鹽、全蛋液、奶油依次倒入盆中,注意將酵母、鹽、糖盡量分開放。

冬天時最好提前從冰箱中將雞蛋和奶油拿出來,放至室溫,利于面包發酵。

酵母、鹽、糖盡量分開放

2.分次適量加入牛奶,并用筷子攪拌至形成面團。牛奶的量就根據這個狀態來定,分次加入少量牛奶,并不斷攪拌,直到盆中沒有干粉,能夠用筷子將面團攪拌到一起,達到“盆光”的狀態就可以啦。

天氣較冷時最好保持牛奶處于室溫,且牛奶宜多不宜少,太硬的面團不易揉出膜。

攪拌后形成的面團

3.在盆中揉幾下面團(普通的揉面方法啦)然后將其轉移至案板上,開始進行重要步驟--揉~揉面手法我會盡量用語言表述,加上圖片,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哈~

手法(我是右撇子):

Step1:左手按住面團底部,右手將面團從底部向上拉伸;

Step1 拉伸

Step2:然后再將右手拉伸出去的面團折回左手按住的面團上;

Step2 翻折

Step3:將面團旋轉90度(順、逆時針都可以喲)

Step3 旋轉90度

接下來就非常簡單啦,重復Step1-3~其中重復Step3按照同一個方向旋轉(順或逆)

一直重復~~直到扯起面團的一端,能夠拉出比較薄的膜~

就是揉成這樣的薄膜
薄膜特寫喲

有些話必須要寫到這里,因為怕做到這個步驟的你們會皺眉頭~揉面團的手法需要慢慢練習,在手法正確的情況下,大概10分鐘左右就可以揉出薄膜。

好吧,嫌十分鐘太久了?那我來分幾段講解~剛開始面團會非常粘手,弄的案板上、手上全是…但不要煩躁,也不要急于加些薄面,耐心的去按照手法揉,同時可以用刮板(勺子、黃油刀都可以)將粘在案板上的面刮下來,相信我,幾分鐘后面團一定會乖乖的不再粘手~請耐心享受這個變化的過程~

當你發現面團不那么粘手時,恭喜你,已經邁出最艱難的那一步啦~

把粘在案板上的面刮下來,繼續按照手法揉,若覺得案板刮不干凈,可以挪到相對干凈的地方揉,這時候面團不會再粘連到干凈的案板上啦。

再繼續堅持幾分鐘,就會發現面團越來越柔軟,成功即在眼前~

4.等到揉成這樣的薄膜,下一步就是摔~摔打的手法是吐司出筋的重要方法~過程我依舊用文字+照片,摔打過程聲響很大,各位親嘗試時不要嚇到自己哦~

手法:

Step1:用虎口捏住面團的一頭,用手腕的力量帶動面團用力向前摔打至案板上。

Step1.1 用虎口捏住面團
Step1.2 摔打面團至案板

Step2:將手握著的那一端向遠處折疊,至摔打出的面團之上。

Step2 向上折疊面團

Step3:抓住面團的側面,旋轉90度(順、逆時針都可以~)

然后依舊重復Step1-3,摔打至面團柔軟有彈性,扯出面團的一端,能夠拉出薄能透光,且不易扯破的膜。并且當膜扯破時,破掉的邊緣很光滑。

薄可透光的膜
檢查破掉的邊緣是否光滑

5.當面團可以扯出薄而透光的膜,且破掉的邊緣很光滑,就可以結束揉面啦。將少許黃油涂抹在盆底及周圍,然后將揉好的面團團成球形,放入盆中,蓋上保鮮膜,進行一次發酵。

摔打完成的面團表面十分光滑 如同嬰兒的臉蛋兒
一次發酵前的球形面團

25度是面包發酵的適宜溫度,當室內溫度較低時,可以適當給面團“蓋個被子”--在盆周圍裹上衣服或被子,也可以將面團放在較熱的地方促進發酵。室溫25度左右時發酵1小時,可以根據溫度環境調整時間,使面團發至兩倍大即可。

一次發酵后 面團發至兩倍大

6.將發酵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用力按壓,排出面團中的氣體,然后輕揉面團,使其表面光滑。

將面團均勻分成三份,輕揉一下后團成球形,蓋上保鮮膜靜置20分鐘。

天氣較熱時靜置會使面團變大,注意在每個面團間留出足夠的空隙。

小面團靜置

7.靜置后取其中一個面團,在有少許薄面的案板上按平,Step1:搟成長方形,確保有一邊較長就可以啦~

Step1 長方形~

Step2:將長邊的三分之一對折,然后對邊的三分之一再折疊過來,形成長條狀。

折疊的長條狀 請忽略上下不一樣寬的細節 哈哈

Step3:將長條狀面團適當搟平,使其寬度與吐司盒的寬度相同。再從短邊的一端開始卷起,向另一端卷去,形成“蝸牛殼”樣子的面團。

卷成蝸牛殼~

在卷起的過程中不要太用力,輕輕將面團卷成型即可。依次將這三個面團按照以上步驟卷好,放入吐司盒中,三個面團之間留出適當空隙,等待二次發酵。

二次發酵前的三個小枕頭

8.二次發酵需要借助烤箱~將一定量的熱水(我通常用開水)倒入烤盤中,放在烤箱最下層,再將吐司盒利用烤架放在烤箱中上層,讓面團在熱蒸氣的作用下,進行二次發酵,大約需要1小時,使面團發到兩倍大,高度大約達到吐司盒的80%。

室溫較低也會影響二次發酵的效果,所以夏天在烤箱所處房間內盡量不要開空調,冬天可以每半小時更換一次熱水,并觀察二次發酵的效果,可適當延長發酵時間,以達到所需要的高度。

二次發酵后的胖胖吐司~

二次發酵后面團胖胖的,是不是很可愛啊~但Lolita還要提示大家,在二次發酵倒熱水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燙到哦~

9.取出發酵好的吐司及熱水,用紙巾擦干烤箱內的水汽,隨后設置烤箱預熱至165度,上下火。

做面團時剩下的蛋液也不要浪費~用刷子取少量蛋液均與刷在吐司的表面,可使烤好的吐司變得金黃哦~

刷好蛋液 準備烤至

10.烤制步驟要根據吐司盒是否有蓋來區分啦~

無蓋吐司盒:將吐司放入已預熱好的烤箱中下層,上下火烤制15分鐘左右,使吐司表面金黃,具體時間要根據自家烤箱情況調整哦。

在吐司上層金黃后,用錫紙蓋住吐司表面,并挪至烤箱下層(注意不要燙傷哦),再烤制20分鐘左右。

有蓋吐司盒:蓋好吐司蓋,直接放在預熱好的烤箱中下層,上下火烤制35分鐘左右。

有蓋的吐司盒優點是不需要加蓋錫紙,不需要挪層,但缺點是蓋子有可能會影響吐司的高度,若發現對吐司高度影響很大,建議用不加蓋的方法烤制。

無論用哪種方法,在烤制幾分鐘后,都可以聞到濃濃的香味兒~實在是難以抗拒啊~

11.吐司烤好后立即取出,并脫模晾涼。香噴噴的牛奶吐司,你絕對會對它愛不釋手~

無蓋吐司盒作品
有盒吐司作品

做好的吐司拉絲

牛奶吐司終于大功告成啦~感覺寫這個手記比揉面團還累啊~很多人都覺得這樣揉、摔面團很麻煩、很累,而事實上這兩個步驟確實要費些力氣,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將面團從很粘手,慢慢揉到不沾案板和手,再到表面光滑得如同嬰兒的臉蛋兒,這么神奇的變化,難道不能吸引你努力見證這個過程嘛~

記得第一次嘗試做吐司時,可能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手法,揉面過程持續了近一個半小時,揉得渾身是汗,但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一股力量支持著自己堅持了那么久~我想,或許這就是烘焙的魅力吧。再經過將近四十分鐘的摔面過程,總共花費了兩個多小時…

很累,甚至覺得自己以后再也不會做吐司了。但當香噴噴、金燦燦的吐司烤好后,當看著心愛的人吃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吐司,就會覺得自己當時的那份堅持,是多么值得。

就像我堅持將自己的經驗記在這里,與你們分享,你們的每一句鼓勵、每一個點贊和喜歡,都讓我覺得用心寫下的這些,多么有價值~

做烘焙得到的不僅是美味的食物,更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夠看到你的努力會有收獲,你的用心會有回報。

真心希望這個牛奶吐司你們能夠喜歡~制作步驟有任何疑問請留言或簡信,我會一一解答~

期待你們的點贊、喜歡、關注和打賞,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掏腰包的老板請隨意~留下簡名感謝你~]哈哈 咱們第三記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