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兩次乘坐城鄉客運班車經過老家時,我都忍不住往路邊的那個胡同口深深地看上一眼。
遠離父母在外求學多年,終因忍不住思鄉之情選擇回老家所在的鄉鎮工作。白天上班,一早一晚都在家里吃飯,得以和父母朝夕相處,共享天倫之樂,父母很是歡喜。一年后我在縣城結婚買房,搬到了城里。家中又只剩下父母兩人寂寞度日了。
隨著工作繁忙起來,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盡管相隔僅有幾十里,一月之中竟難得和父母見上幾回面。時間長了,我又有了在外求學時對父母的掛念之感。所以每當公交車快要開到老家的胡同口時,我就緊張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窗外。車子一閃而過,時間不到四分之一秒鐘,我只能牢牢抓住這一眨眼的瞬間。
透過胡同口深處,目光所及,我只能看到老家院門外碼放整齊的那一垛紅磚。日子久了,落滿塵土,顏色早已發暗。偶爾也能看到某一個街坊鄰居出現在胡同里。可是父母的身影,我卻一次都沒能看到過。他們此刻在做什么呢?每次班車駛過后,我都有些黯然神傷。
我早晨經過時,他們應該剛吃過早飯,父親正準備騎車出門,去幾里外的農村小學教書,母親在收拾餐桌,然后把碗筷拿到灶房洗涮,再把刷鍋水倒進一只大鐵盆,拌上麩皮給家里的幾只綿羊喂料。早晨溫暖的陽光,此刻一定會給母親樸素的衣著,鍍一層明亮的金色,也一定會給正在路上的父親臉上,抹一縷年輕的光澤。
那么傍晚時經過呢?母親一定還未從田野里的河溝邊或是樹林中放羊歸來,父親此刻一定是正走在迎接母親回家的小路上,不時撿拾幾根樹上跌落的枯枝,帶回家燒火做飯。然后等待他們的,又將是一個默默無言的孤寂夜晚。
讀初中時,語文課本上節選了一篇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的散文《母親架設的橋》。少年時的我,怎能理解文中那痛入骨髓,對已逝母親的懷念之情呢!可在我考上大學遠離家鄉后,這篇文章卻時常在我的腦海里回響,每次我都忍不住找它出來一讀再讀,久久不能釋懷。
忘記了是幾年前在哪篇文章中看過一段話,大意是說,作者自己雖然也已經年長了,但自從他更老邁的雙親過世,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從此就只有去路,沒有了來處,他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茫茫人世間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想起網上流傳很廣的那個帖子:《有娘在,家就在》。雙親永遠是我們心靈的依附和歸處。如果您的高堂尚還健在,那么請務必不要遠行吧!即使遠行,也要常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