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閱微小悟
2017年10月5日星期四
蘇州常熟萬達廣場陰雨
昨天過去了。
昨天是什么日子,中秋節。
一年只有一個中秋節,
大家都在祝福。
今天是什么日子,
中秋后的第一天,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今天也很特別,
一年也只有一個十六圓的日子。
其實一年也只有一個今天,
甚至,人的一生,也只有一個今天。
我心想,如果把今天當成,
我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后一天的話,我會怎么去活?
去做一些之前想做,卻一直不敢去做的事情,比如蹦極。
去游玩之前想去,但卻諸多理由沒有去成的地方,比如芬蘭,看極光。
去見最想的人,然后深深的抱住她說,我愛你一輩子?
嗯,因為那個時候,一輩子的話,也就只有一天。
可是卻沒有,
我們總以為還有明天。
或者是怕什么?(斗戰神)
昨晚,中秋晚餐后,就離開了家。
出門,父母送我到胡同口。
一直以來,每次回家,每次離開,父母都會送。
每次我都說,不用送。
可每次,都沒有用,都至少送到門口。
這是家里的風俗,可能也是徽州文化的積淀吧。
徽州餅,我們那里叫撻粿,就是餡餅。
不過比一般的餡餅好吃,算是特色吧。
徽州餅,來自徽杭古道。
從前,徽州人外出,必經徽行古道,直達杭州。
腳程約6-7來天吧。
出門前,母親都會做好路上的干糧,就是撻粿。
頭天晚上,做好30張撻粿,給孩子路上吃。
第二天,孩子上路了,卻總是偷偷的放回幾張回家里廚房。
意思,就是孩子我會很快回來的,回來再吃。
這是一種掛念,也是一種回饋。
這是一個富有鄉情故事的食品。
提起撻粿,因為有故事。
相信每個家鄉人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
在短短的出胡同口的路上,二老總在嘀咕。
北京冷的快,老出差的話,記得多帶件衣物,別感冒。
那個家里還有水果,要不帶幾個在火車上吃?
要不要買的燒餅帶著?
叮嚀囑咐,其實都是生活中的瑣碎。
雖然瑣碎,卻是知道期望自己常回去看看的意思。
以后有節日,有時間,常回去看看。
按照行程,今天去看看小四。
早上到的,下著雨,有點微涼。
之前文章提到過小四的店,這次實地去看看。
小店在萬達,交通方便,下了高架橋就是。
萬達10點開業,小四在店里忙著,
我就閑逛,看看所謂的競爭對手。
同一層,近50家餐飲。
短兵相接。
早上9:00剛過,各店都開始準備一天的接待了。
其中一家,貌似店長,或是老板,把員工叫著排在走道上。
訓話。
內容,大概是要有精氣神,要有熱情,要有服務意識。
是個女店長,口沫橫飛,店員點頭稱是。
有一點街邊房產中介晨練的意味。
但又不像。
我之前好奇,問過房產中介的人,
每天早上,晚上,你們都聚在一起開會,開的什么啊。
對方說,就是一些訓話,要加油,要努力。
我問,沒有別的?
他說,主要還是共享經驗。比如說什么樣的客人,或者,問什么問題的客戶,確定要買的概率大。又或者,現在行情,客人都關注房子的哪些問題。該怎么回答。不過其實不是店長說的多,主要是,當天成交的同事說。
這是分享。是技巧。
而這家女店長,卻是只有一個人再說。
這是訓話,是洗腦。
哪個重要?
都重要!
餐飲業,服務意識,熱情等,都很重要。畢竟是體驗消費。
一次體驗不好了,就不會再來了。
而且你也不知道哪次會不好。
或許是店員疏忽了,或許是菜品上錯了,或許是菜沒做好。
也或許是店的裝修氛圍,也有可能是客戶那天本就心情不好。
所以,要細心,要專業,要熱情。
但我始終認為,餐飲業和其他行業一樣,
做的這么多東西,其實重要的是要吸引客戶。
口味,菜品,氛圍,服務,地段?
貌似都很重要。
如果讓你只選擇一個呢?
呃,這個問題不好,是個假設,是都重要。
但我要這么問呢?
如果有100元進行投資,這四樣,你分別投入多少呢?
很少有人會平均吧。
上午10點多,有家又卷燒餅,是個單品店,已經開始排隊購買了。
店面不大,有就餐氛圍么?沒有,是外帶食用的。
菜品豐富么?不是,就賣燒餅。
服務有特色?也不是,就是收銀員,和廚師。
“要幾個?”“倆個”“20元”
算不上交流。
關鍵是口味,也就是產品。
好吃,是王道。
好吃,你的客戶就會幫你宣傳,不用你去造勢。
地段?一定是和你的客戶定位相匹配的
簡餐,寫字樓,開在休閑場所?不是一定虧,但盤子一定不夠大。
做任何事情,
我說的是生意,
一定要讓你的客戶群體足夠大,
在足夠大的基礎下,有吸引客戶的招,
這樣,在轉化率一般的情況下,才能活。
或許,我可以去開個撻粿的單品店。
只做撻粿,精品撻粿。
也許會火。
許久不見,一定要喝酒的。
下午,小四不忙了。
出去喝兩杯。
因為要趕晚上的火車,去下一個行程。
不多喝。
喝酒這東西,就怕喝多。
每次聚會,不論是什么關系的聚會。
同事,同學,客戶。
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場景。
尤其喝多的了時候。
有心眼的么,在嘮嗑。
心眼少的呢,在唱歌。
缺心眼的,一個勁死喝。
原來的我,就是缺心眼的那種,還自我告慰說,
我沒酒量,就是有酒膽。
死磕。
小白,小四媳婦。
兩人很般配,
其實我更佩服的是小白。
城里姑娘,
我和小四呢,
是縣城小伙。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
地域,就是階層。
你說,現在的我們的縣城,
能趕上80年代的上海么?
趕不上,上海早就國際化了。
跑長途的姑父說,
80年代,上海的出租車就職業化了。
帶著白手套開車,
上車下車,都幫著你提行李,
現在?
我們縣城的出租車,還是有講價的。
打表,對不起,不拉。
另外,縣城的出租車司機,有幾個帶白手套的。
有幾輛車是倍兒亮的?
還是有些臟。
小白是做采購的。
當然,之前是技術,和小四在一個公司,認識的。
后來才做采購的。
一做就是近8年。
下午,小四忙著,
和小白,我應該叫弟妹吧
聊著采購。
收獲了不少。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嘆,
不是一般人能夠考慮到的。
哪怕是我現在的公司。
她說,其實采購是一個專業的活,是一個細致的活。
我問,為啥?
她說,先問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公司的采購,會是一個專業的職能部門?
我心里想,采購不是采購,是一個供應鏈管理。
她繼續說,
采購,看似簡單的做著甲方,其實和銷售的工作量不相上下。
首先,搞清楚定位。
采購,
第一指標是什么,不斷的降低采購成本。
第二指標,保證供應商的供應質量。
另外,第一個指標,如果是市場指數引起的采購成本的變化,不能算是降了成本,因為市場是這樣,你的對手也降了,沒有什么優勢。采購將成本的關鍵在于,與供應商合作,雙贏。通過信息共享,幫助供應商降成本,你才能降成本。因為有的時候,供應商降不了件,是因為不是他們不想降,而是他的成本也沒有下來。
第二,供應質量的問題,采購專員,需要不斷的學習,了解你需要產品的質量指標,才有資格去談。
采購要做好,和做市場沒什么兩樣。
就拿第一點來說,你要了解,
你供應商的經營狀況吧,戰略變化吧。如果你所需要的產品,是你供應商的主營業務的1/10,你怎么去談降成本,趕緊換吧。
如果你不懂的你所需要產品的,其他廠家的價格體系,商務方案,你有什么籌碼,去和你的供應商去談。背后的工作一樣很繁雜。
說道這里。
我想起老頑童說的,產業鏈并購的事情。
他們收購一個廠家,不僅僅關注的是這個廠家的經營狀況。
更多是,關注,該廠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一樣,市場,要了解客戶的關注點,
對手在客戶的出牌,
客戶的主營業務在哪?
所以大公司的采購,是一個專業的部門,專業的團隊在工作。
還有一個原因,
采購降成本是一個持續的事情,
哪怕是降倆毛錢,也是降成本,
不在于成本的降低額度,在于你給供應商的一個態度。
以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市場價格體系的變化。
收益良多。
喝的不多,每人四兩酒。
中午2點,喝到下午近5點。
先聊著。
完事,老四送我去車站。
說起5年后,咖喱店做不下去了,該做什么。
我說,5年后,我也想自己做些事情
到時候,咱哥倆想想,做個項目。
做啥項目,先做BP。
好專業,還要做BP
好吧,回去好好考慮考慮。
臨上車,老四說,5年后,再說。
現在,我覺得你的首要任務是,找個人,搭伙。
我說,你不說還好,
一說,我覺得不自在了。
他說,什么自在不自在,不要學大冬瓜。
我說,好吧,加油!
其實,我心里泛起的是下面這首歌。
“誰烙的印我結的疤
不測風云難料關卡
流年催流水我生非落花
路在心中? 因覺悟脫袈裟
為彩虹披戰甲
敢問誰敢代我占我的卦
命不由天定牽什么掛
斗戰不停息怕什么怕
不問天在何方心在彩霞。”
如果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
你會怎么活?
不是想法,是活法!
下一個行程,天津!
?——————————————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微信:jacky2623
我會及時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