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技能沒有品牌的人,會陷入只會生產的低水平的勞動陷阱。
這個問題就像我們常常會問,為什么同樣一個品質的包包,LV要賣這么貴?中國人去世界各地旅游,賣回來一大堆“Made in China”的物品,這些東西在國內以極低的成本購買,到了國外貼上標簽后價格卻是國內的十幾二十多倍,二者是同樣的道理。
賣的貴即品牌溢價,賺得多也是個人品牌溢價。
一個只有技能沒有品牌的人,也會陷入只會生產的低水平的勞動陷阱。
寫這篇文章我搜索了一下,發現簡書已經有很多的人寫了關于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及個人品牌的重要性,這也充分證實了彼得斯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那么到底什么是個人品牌,我覺得更貼切、更形象及易理解的闡述是來自【得到】古典老師的專欄【超級個體】。
品牌=品質+名牌
1、品質又包括品和質
品:即個人的技能,選擇的賽道。如果一個人比作一個公司的話,那么品就是你生產什么?給顧客交付什么?滿足顧客的哪部分需求?
比如:你是一個奧數老師,你的品就是為別人提供奧數教學服務,滿足了那些想讀名校學生的鋼需,滿足那些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邏輯思維的父母。
“品“就是我們的定位,到底能夠提供什么去滿足哪部分人群?這個想不清楚根本無法確定自己的個人品牌。
古典老師,新精英生涯學院創始人,幫助中國30%的人成長為自己的樣子,成為超級個體;秋葉大叔是幻方PPT創始人,提供的是PPT教學;李海峰老師是DISC雙認證創始人,提供DISC識人術;李忠秋老師是結構思考力學院創始人,提供結構思考力領域的應用;
這些知識型IP都有明確、清晰的個人定位,這就是個人品牌中的“品”。
質:即提供產品的質量。你選擇的賽道上,在選擇的領域中排序如何?
有了品,接下來更重要的質;之前講的奧數老師,在整個奧教教學領域能排第幾呢?所以說品是基礎,能否持續高效的輸出,給更多人帶去價值,才是個人品牌中的“質”。
現在【得到】匯集了很多的專欄大咖,他們的專欄將在一年里365天持續推出各類知識,帶領大家從一個方面系統成長。他們不斷在專欄里面高效輸出,專欄的訂閱數從幾萬到十幾萬;在幫助別人成長的同時,自己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而這一切來源于知識型產品的“質”,不但需要專業能力,更需要工匠精神。
2、名牌包含名和牌
名:名聲,口碑,品質在日積月累下形成的“名”,即知名度;互聯網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品質,接下來就要打造口碑。知道的人越多,出現的頻率越大,名聲也越大。即使有品質,也需要不斷向公眾傳播,形成一個心智和視覺符號。
相信大家都看過《最強大腦》這檔節目,以科學判官出現的評委Dr.魏坐陣專家席,他現場的評判角度之獨特、知識之寬泛、專業之深度,讓他和選手一樣讓人驚嘆。
我去百度查了一下,確實是個牛人,獲北京體育大學生物力學學士學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的碩士學位、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現在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導。
專業能力無可厚非,但他的名氣不大;現連續參加四期《最強大腦》,讓他的“品質”持續傳播,實現知名度的提升。
牌:大牌,身份地位;我們常常說某某大牌;牌更多指的是獨特的標簽;很多時候有名沒牌,雖然別人知道,但并沒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說Dr.魏,有了知名度后,他火速給自己貼了一個獨特標簽,抓住親子教育的行業時會,將腦科學與育兒成長關聯,在【得到】開了專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讓孩子享受最新腦科學研究成果。他以科學家的身份開專欄,很好區分與其它形式的育兒課程,讓6萬人選擇這位科學家做自己的專屬育兒顧問,成就了自已的名牌。
所以,品牌的打造是有步驟的,品—質—名—牌,按順序來,不要跨越。在沒有清楚自己的品類和優勢時,大面積打造“名”會適得其反,給自己帶來更多麻。
唐僧就是典型案例。他要去西天取經,自身沒有什么降妖除魔的本領(沒有品、質);但他名聲非常大,形成“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獨特標簽,一個這樣的個人品牌讓他在取經的路上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品—質—名—牌,四步打造個人品牌。可能大家讀到這里會覺得,文章講的都是高大上的例子,那么做為普通人,我們又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呢?
來看一個律師朋友的例子,看看他是怎么用“品—質—名—牌”打造個人品牌的,希望從中能給你一些思考:
H原是一名理科生,畢業后在保險理賠行業工作了十幾年,處理過各種各樣的保險事故。因為英語的優勢,公司安排他負責國際業務。在工作了12年的時候,他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路,決定換一條賽道。
自學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一名律師。目前是一名拿到律師牌不到2年的新人。他給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是保險和涉外保險(“品”,即他的賽道,為別人提供的產品),在處理每一單委托的時候要保證“質”——最大程度地為客戶爭取利益。希望通過三五年的積累,不斷傳播,在圈內有自己的“名”——懂保險會英語擅長損失理算,然后形成自己的“牌”——“保險案件找H”。
選好了“品”,保證每一個案件的“質”,不斷地宣傳自己的擅長領域,創立“名”,豐富了經驗,打造獨特的標簽,形成自己的“牌”。
為什么有同樣的技能,賺得卻比別人少?關鍵在于個人品牌打造;一個簡單的職業生涯咨詢案例,一般的咨詢師也能解決,但去找古典老師,那就需要支付幾倍的費用。因為個人品牌定位,他是國內首批從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研究、教育的專家;是職業發展領域的領頭人。
一個只有技能沒有品牌的人,會陷入只會生產的低水平的勞動陷阱。在互聯網時代,用“品-質-名-牌”四步法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跳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