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這是一個大喜的日子,大學球隊里的2位隊友在大學里因為網球結緣,因愛在一起,在有了2個網球小王子之后,今天在老家補辦了一場婚禮。婚禮按照當地的習俗,早上接了新娘子,并不是去男方家里,而是去男方老家見父母和老一輩,還有拜老家沿路的祠堂。
一路上,新郎官挽著新娘,跟在一個類似于轎子的小車子,小車子里面坐了一個人在敲音樂,小車子外面還圍了一圈在配樂,一路上經過的大大小小的祠堂,新人都需要停下來拜一拜,兩旁除了伴郎伴娘,還有2個類似于司儀的人在指導新人走路的位置(拜的時候需要在新娘的右手邊,趕往下一個祠堂的時候,新郎要在新娘的左手邊)。
就這樣,一路走到一個小巷子里,司儀示意全體成員都集體停了下來,只見前面小車子的人更多了,一起在小巷子那頭奏樂不停,新人則在小巷子這頭候著,侯了大概25分鐘左右,就繼續往前面的老屋子走啦,說在這里等是為了等好時辰進屋,進了老家,見到了男方的爸媽和奶奶,爸媽和奶奶給了新人紅包,然后女方拎著裝了嫁妝的箱子放到了里屋,然后出門大家子合照,這才能夠領新人去男方現在的家 。
到了男方家里,見到了來參加婚禮的大部分大學網球隊里的隊友,恍惚間以為是網球隊的大party而不是婚禮,還見到了帶我入門的教練,一下子就感覺自己融入進去了,是屬于這個群體的一分子:藍藍的天空下,一群黝黑色皮膚,身體線條非常好的男男女女,爽朗的聊天,人與人之間沒有了隔閡,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相互問候,開玩笑的交談著,空氣中都彌漫著向上的氣息......這大概就是我喜歡sports fan的原因,這種氣息似乎是每一個sport fan 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特的氣息:豪邁、陽光、向上、嘴角上揚、自信、身材迷人...
婚禮結束后,教練讓幫忙給他做一些網球相關的事情,滿口答應!而且隔天就做好了,非常順心順手,與朋友交談的時候,談到這些感受,朋友就對我說:你回家了!
是的,我回家了!
2006年,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考取了湛江師范大學,2年過去了,始終是沒有融入到這個計算機專業里去,離散數學、微積分、高數等學科的連連補考,讓我退怯了;倒是每天經過網球場,那一個個裸著上身在40度高溫下訓練卻異常優雅的身軀以及小黃球拍打落地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腦海里;
2008年,學校網球隊招人,本著身高優勢和有院隊籃球運動員的經歷去報了名,當時首輪篩選就是跑圈,記得我是跑了比較快的一個,當時是第一次見我的教練,他站在終點處,身邊還跟著其他2位教練,非常清楚當時沖過終點與教練眼神交接的感覺,就是肯定,就是覺得自己被肯定了,可以進去訓練網球了;
2009年,面臨實習為明年畢業做準備的一年,望著一臺電腦和書桌上各類計算機相關的書籍,覺得自己這樣出去怕是養不活自己的,而且始終感覺自己與編程這個事情是絕緣的。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從教練的嘴巴里出來說:你可以試試考取體育研究生啊。當時在網球場跟著教練訓練,聽到這個聲音之后,心里沒有打鼓,當下就肯定了,這個聲音多么的誠實,似乎是這么多年來最誠實的聲音,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自己要前往的方向。就是這么一句話,馬上讓我從網上買了考研的書籍,主要的就是運動訓練學與運動生理學,還有其他的政治、英語,當然考取體育研究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技術。在堅定了這個決定之后,就每天定時到圖書館,每天準時到網球場訓練,當時學校的網球場非常稀缺,也由于網球隊的學生訓練課密集,所以很難有場地訓練,于是每天就是見縫插針的一個人拎著一袋子球去練,要們就是對墻打,只要是能夠訓練的時候,都會去。導致最后我比真正的體育生還要黑,所以隊里的隊友從此之后就叫我“巧克力”,這個昵稱也是他們一直這么稱呼我的,因為當時不管大太陽,到點就去練,最后真的只有一排潔白的牙齒能夠在黑夜定位到我。
回想起這1年的準備時光,早上很早就在圖書館門口等開館占一天的位置~下午還大太陽的時候,很早就一個人跑到地表溫度超過40度的網球場~晨起圖書館廣場的鳥叫聲依然在耳畔,下午因地表溫度太高,網球鞋底滾燙滾燙的感覺依然是深刻的,還有那一雙雙穿破了洞又補上了洞,變得沉重的網球鞋,手上的繭日復一日已經成了老繭...
2010年,1月考完了所有的科目,從當時的考場出來,覺得是最輕松的一刻,到3-4月份,如愿的接到了北京體育大學的去參加復試的通知書,拿著通知書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家。
初試到復試階段,著重是準備英語口語和技術這一塊,在英語口語這一塊因為一直有堅持晨讀,所以信心滿滿,在技術這一塊,一直精益求精,當時考研復習運動訓練學的時候第一次接觸“Flow”這個詞,以及“表象”這個詞,所以每天訓練的時候都會“表象”自己就是莎拉波娃(當時最喜歡的女球星),動作都是向其趨近,通過刻苦訓練,出現了“Flow”這個現象。終于到了復試的時候,當時因為經濟緊張又買不到票,于是乎就買了從湛江到北京的站票,這是長達40多個小時的火車,站票都是在最后一節車廂,記得當時車廂里混雜了非常多的氣味,不是特別好聞,還好一段時間之后,方便面的味道蓋住了一些,晚上實在困得不行了,就請求列車員把賣完方便面的箱子給了我,把它撕開,攤在座位底下,倒是睡了一個大好覺!
到了北體,住進了旁邊的小賓館,洗好澡,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的去校園里走一走,當走到主干道的時候,路兩旁的大樹在沙沙作響,主干道上全是剛下課的人,手里拿著的不是書本,而是刀劍、球拍、拳套等...還有身上穿的都是運動衣運動鞋...女生的頭發也都是揚起了馬尾,手里拽著復試通知書,看到這一幅景象,很堅定這就是我要呆的地方...
復試很快就結束了,自己感覺非常的好,不論是技術還是面試的發揮,非常Flow,然后就回家了,回家太愉快導致現在都不記得是什么方式回去的。在快畢業的時候,如愿的收到了北京體育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以專項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北京體育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后的這個夏天,是人生中最放飛的一個夏天,猶如獲得了新生,每一天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快樂的,感恩的。
于是就有了2010-2013的體育生生涯,這3年中認識了全國各地的朋友,一言不合就去河邊擼串喝啤酒,一言不合就去開個3盤2勝,一言不合就去狂跑幾圈...
2013年畢業了,同學都各自去找相應的崗位,最多的是學校的教師崗位,我卻破天荒的去面試了一個全球巡演劇組的翻譯,還成功了,于是就脫離了網球圈子,隨著劇組全球巡演了1年,到過了歐洲、南美洲等9個國家,27座城市...給自己打開了更大的世界;
2014年,從巡演回來深圳,跟著葡萄牙教練帶訓,主要是負責6-18歲小朋友的網球技術訓練,輔助體能教練進行體能訓練,每天跟這些小家伙呆在一起,總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的進步和變化,小小身軀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以及無厘頭的各種想法,就是不愛學習文化課!
2015~2017,離開深圳,因為機會到了上海,從事了體育留學的運營,主要是負責指導體育特長生通過合理的賽事安排、符合要求的學術以及與教練會面等,考取美國大學,進入相應校隊,主要是以高爾夫體育特長生為主;
2017,再次選擇回到深圳-喜歡的城市,從事體育相關的事情,好愉快,愿意傾情投入,這就是真興趣!見證了這一圈經歷的朋友直說:你終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