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博覽群書,立志致君堯舜。一朝應考,蟾宮折桂,名動天下,時人稱其百年一遇,天子贊其宰相之才。可惜,他雖有政治才能,卻無政客的手腕,他的名字也終究沒有出現在優秀政治家的名單上。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反而因此受盡磨難,四處飄零。他就是蘇東坡。
然而才華出眾、個性豪放的北宋第一才子蘇軾,不僅學識淵博,還是一個極度樂觀的人。他歷經多次仕途沉浮,一生經歷無數挫折和磨難,但始終堅定初心,毫不動搖,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傾盡全力去享受生活,無論處于何種困境,蘇子永遠能把日子活出色香味俱全的詩詞酒花來。
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他從政四十余年,無論在何處擔任官職,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杭州,他領導百姓治理西湖、修筑長堤,使西湖的景觀成為了傳承千年的名勝古跡。在瘟疫橫行時,他以醫生的身份救人無數。在密州,他成功地治理了蝗災,并連續數月全天候在田間地頭指導工作。
在徐州,他積極抗洪救災,親自指揮并成功保住了徐州城。在潁州,他組織民眾開發溝渠,疏浚西湖和清河。在揚州,他終止了勞民傷財的萬花會,并請求朝廷暫停催收百姓積欠。
在定州(今河北定州),他積極整頓軍防、加強士兵訓練,并維修軍營以改善底層士兵的生活條件。在惠州,他籌款造橋、推廣快速插稻的秧馬技術,并設計廣州自來水大工程。在海南,他鼓勵開荒種植、傳授文化知識,培養了海南的第一位進士。
難得的是,蘇軾在得志時不驕傲不浮躁,在失意時也能淡然處之,隨遇而安。他甚至將世人眼中的地獄變為天堂,
由于在“烏臺詩案”中受到李定、舒亶、張璪、何正臣等小人的陷害和攻擊,他從前途光明的知州淪為罪人,被神宗皇帝貶到偏遠的黃州。然而,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迅速調整了自己的心態。
他在清泉寺游玩時大喊“誰道人生無再少”;他在沙湖道上淋雨時開心地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利用這段清閑的時間,他參禪論道,著書寫文,詩詞、書法和繪畫等方面日益精進,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當微薄的俸祿不足以維持家庭生活時,他還在黃州的東坡帶頭開墾荒地,建造東坡雪堂,與朋友雅集,彈琴品茶,過著愜意的生活!
在流放生活中,蘇軾始終充滿情趣與熱愛。他熱愛竹子,不僅在眉山的故居前種植了“萬竿竹”,詩詞中也經常提及“風敲竹”。
他對茶有著極度的熱愛,甚至發明了“三沸水”的泡茶方法,在杭州與和尚們斗茶時,留下了品茶的美句:“從來佳茗似佳人”。
他對美食也有獨特的追求,自創了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東坡羹等多種美食。此外,他還喜歡夜游,在寧靜的夜晚中,他的哲思也達到了極致,創作出了如《記承天寺夜游》、《赤壁賦》、《石鐘山記》等著名的游記和散文。
最欣賞和佩服蘇東坡的“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生活處事態度,即便數次被貶于蠻荒之地,他仍可以自己制肉、釀酒,更引得一眾好友新朋一路追隨、不離不棄。
同時,永遠心系百姓疾苦的蘇子,捕蟲、求雨、修橋、修湖、治水、鑿井,并輔以辦學、教書,抗瘟疫、建醫院,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忙中偷閑,還要吟詩作賦、研經學佛……稱得上是物質極度貧瘠、精神超級富足的第一人。
就是這樣一位有血有肉的蘇軾,在生前備受人們的敬仰和愛戴,在他離世后,人們甚至為他的離去感到山河同悲。
蘇軾不僅能在廟堂之上居高臨下,還能無懼于處在江湖之遠。他是那樣的熱愛生活,隨遇而安。如果說天馬行空的李白是那位瀟灑恣意的天仙,那么蘇軾則是一個地仙——盡管他閱盡人世間的百態,遍嘗人間的酸甜苦辣,但他始終熱愛生活,隨遇而安。
蘇東坡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同時也是熱情豁達的一生,他才華橫溢,是千年的奇才,他有讓人敬佩的人格魅力,一生知己無數,無論落到何處都能受人尊重愛戴,更為難得的是他樂天達觀,在任何處境中他始終不減對生活的熱情,他躬身力行,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試問,這樣的蘇東坡誰又能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