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清 / 納蘭容若 / 采桑子
我之前寫過一篇,說容若的另一首詞“當時之道是尋?!崩铮嗟谋硎龅氖莾染魏妥载?,在盧氏生前他卻并不一定覺得很快樂,很多人表示不太贊同。因受某位寫了一本書評析納蘭詞的女作家誤導,大家都認為納蘭因為盧氏之死痛斷肝腸,未幾便情傷而死,其實,她真是太不了解容若了。
納蘭二十歲左右第一次成婚,娶的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這兩人的婚姻明顯的是屬于政治聯姻,婚前沒有交往戀愛,婚后三年盧氏便離世了,連個孩子都沒有,這真愛何來?此時,納蘭二十三歲,離去世還有七年,而后,納蘭又續娶了一等公頗爾噴之女官氏為妻,這明顯的又是一樁政治聯姻,此時的容若,已經二十六七,因仕途不得志而整日抑郁,與這官氏,又能有多少情愛?
最關鍵的,是納蘭還有一位早早就納了的顏氏,這個可憐的女子,跟容若的時間應該比盧氏嫁進門還要早,因為容若的長子是她生的,按照記載,容若去世的時候,長子已經十歲,那也就是說,盧氏嫁進來的時候,容若的長子剛剛出生不久,之所以說這個女人可憐,是因為她是陪伴在容若身邊時間最長的,卻只是納蘭家的生育工具,納蘭為盧氏寫了很多悼亡詩詞,也在外出時給官氏寫過表達思念的詩詞,唯獨沒有給這顏氏寫過半句。按照明清的習俗,顏氏的身份很可能是通房丫頭。
盧氏倒是非常賢惠,沒有為難過顏氏母子,可能她心里,是真的愛容若的,所以發自內心的關心他,照顧他,因此,在她死后,容若才會這么傷心和內疚??蓛染尾⒉皇钦鎼?,對政治聯姻的盧氏、官氏,容若只是做自己該做的,盡到丈夫的本分,對顏氏這個可憐的女子,則更是只盡到了“主人”的本分。
那么納蘭最愛的人是誰呢?自然是遠在江南的才女沈宛,這位留下了一卷詞集的江南名妓!今天貼的這首詞,很多學者認為是寫給朋友的,真想問問這些學者,納蘭缺過朋友么?會因為身邊沒朋友而凄哀自憐么?他連死都是因為抱病和朋友飲酒著了寒,怎么可能會沒朋友?所以,我也比較支持那少部分人的觀點,這首詞,是寫給被迫離去的沈宛的。
電視劇也是一個毀人的東西,在電視劇里,容若去江南是很容易的,在電視劇里,容若是非常的自由的,似乎都不用上班!其實,這怎么可能,作為康熙的高級侍衛,容若當值的時候是不能離開皇帝身邊的,就算不當值的時候,也不可能離開北京去趟江南,否則,那時候又沒有飛機,怎么可能趕得上下次當值?
容若認識沈宛,是通過身邊的那一群漢人朋友,這些文人是自由的,他們去了江南,聽說了名妓沈宛的才名,慕名而去,詩作唱和,驚為天人,于是,將沈宛的故事和詩詞帶給了容若,容若便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女子動了心,也寫了詩作和書信托人帶去,于是,二人便成了“筆友”,于書信詩詞中,容若才真正開始體會到了愛情是什么,于是不可自拔的愛上了這個他不能去愛的女子。
而沈宛,同樣愛上了他,而且愛的義無反顧,不顧身邊人的勸說,毅然來到了京城。她這樣的身份,自是進不了容若的家,于是,容若另置別院安置了她,大部分時間都在這里陪她,這大概是容若這一生最開心的日子,尋得了紅顏知己,找到了真愛的感覺,花前月下,吟詩作對,卿卿我我,你儂我儂。
沒有名分,沈宛可以不在乎,可這樣的日子,在家人眼里,便如同偷情一般,想來,這官氏并沒有盧氏大度,顏氏的存在,她無法改變,也無需計較,可這沈宛,卻是連人帶心都搶走了,出面的,是容若的父親明珠,可從明珠對兒子的溺愛就可以推想,若沒有外部壓力,明珠怎么可能去管這種小事。
所以,相聚不久的兩人就必須離開了,據野史記載,沈宛還給容若生了一個孩子,也就是容若的三子富森,這不知是不是文人們出于對沈宛的同情而杜撰的,若真若此,那這沈宛,才是真的可憐,先離開愛人,又被搶走孩子。也有人說沈宛是在納蘭死后才不得不離開京城的,生下的是遺腹子,可這首詞就是很好的證據,若沈宛一直在京城,納蘭何必寫這樣凄婉的詞來表達孤獨失落?
寫這首詞的時候,納蘭的生命已經快要到盡頭,這時候,似乎對于仕途的不得志,已經不再那么糾結了,可是,愛人沈宛的離去,卻讓他很是傷心,這宰相之子的身份,不但限制了他的仕途,還阻礙著他和愛人的相伴,若有可能,他寧愿不要這身份??墒?,這就是個笑話,所以,開篇就是化用了蘇軾的名句而成,是“明月”多情?還是自己多情?可多情又如何,還不是辜負了愛人,剩下自己獨行獨吟。
最近和朋友相聚,最怕說起的就是曾經的事情,因為一提到這些事情,就會想起愛人沈宛。這結尾,化用了晏幾道《清平樂》中的“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人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我們都知道,東坡先生和小山先生,他們最愛的人是誰,這首詞里,容若化用他們的名句做開頭結尾,其意味也很明顯了。
所以,容若的死,不可能是哀悼盧氏抑郁成疾,這都過了七年了,不至于如此,容若也不可能愛官氏,否則,此時官氏還在,他怎么可能寫“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比羯蛲鸬谋黄入x開真是官氏所為,他甚至應該對官氏還有些怨恨的,他更不可能愛那個為他生了兒子的丫頭顏氏,這個可憐的女人,從來就沒有走進過容若的心里。
所以,容若這一生里,真正愛的,只有沈宛,這因詩詞才名而起的念,這書信往來種下的情,這義無反顧不計得失的堅決,這一見之后便如膠似漆的甜蜜,這一別之后的相思成疾,便成了可能,相思,的確是會讓人病倒的,相思的病,雖不是容若去世的主因,卻是他去世的誘因,納蘭容若的多情,也因此,成了專情!
——東籬若塵(文俊壹)——東籬說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