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什么?”
“女孩子嘛,學文科還可以沖一沖,學理科優勢太小了……”
“女孩子就要趁著還值錢嫁出去,年紀大了只有別人挑你的份了……”
“年紀都那么大了,離什么婚啊,湊合過得了……”
“女人生了娃之后,重心肯定就在孩子上了,哪還有精力做好工作……”
每一位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類似的話應該都聽過不少。盡管到如今,對女生的很多偏見已經有所改變,但是還有很多仍然很頑固。
要想活出自我,有時候需要有勇氣,去擺脫社會的偏見,去擺脫很多束縛。
最近看到一本描寫女性群像的小說《她和她的群島》,講述了一個現代非典型的“母系氏族”的故事,書中的女性,雖然都是平凡人,但是都在努力擺脫這些束縛,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勇氣。
《她和她的群島》作者是易難,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斯坦福大學東亞系,現在豆瓣全職寫作,作品一直聚焦于女性。易難原名中有一個男字,她認為是家里重男輕女觀念的體現,她在作品里與老舊的觀念、這個世界對女性的偏見做抗爭。
01 學熱愛的專業,談想要的戀愛
作為一個女生,從上學的時候,就會聽到類似的話:“女孩子只是在小學階段會比男生強,上了初中之后,男孩子會比較出色,尤其是理科?!?/p>
如果女生在中學時代的理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會說,那是男生沒有好好學。
書中的主角之一,陶姝娜從小就聰明過人,學習成績非常好。
盡管如此優秀,在高中分班的時候,老師還是勸她要選擇文科,因為“去理科班,人才濟濟,作為一個女生,沒有優勢?!?/p>
好在陶姝娜有自己的理想,想要成為一名航天工作者。在媽媽的支持下,她雖然在理科和文科的選擇中猶豫了幾次,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理科,一路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到了博士。博士期間,還到航天院完成了實習。
如此優秀的陶姝娜,在自己父親的眼中,卻只說“要早點嫁人,不然年紀大了就貶值了,挑不到好的男人。”
不過父親并沒有影響到陶姝娜,她最后和自己喜歡了很多年的男生在一起。
在很多人眼里,女孩子讀再多的書,也不如早早嫁人。曾經我有一個鄰居姐姐,成績很好,一直是班里數一數二,但是上完高中之后,她媽媽就不讓她繼續上學。讓她回家,結了婚,生孩子,幾年過后,再次看到她,她的眼里已經失去了當初的光彩。
02 擺脫窒息的家庭,什么年紀都不晚
小說中李衣錦的媽媽孟明緯,在父母的安排下,和廠里的一名工人結了婚。
婚后家里氣氛一直都很壓抑,丈夫在父母面前表現得恭順,但是面對孟明緯母女的時候,又是另一份嘴臉。
丈夫還收走了孟明緯的工資卡,每個月只給很少的生活費。
在長期窒息的環境中,孟明緯把希望寄托在女兒李衣錦身上,希望她能出人頭地,希望她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她對李衣錦的要求很嚴厲,甚至破壞了李衣錦難得的一段友誼,因為對方的成績不好。
但是最終,孟明緯發現,自己對女兒的期待,只是把女兒逼成了自己的仇人,讓女兒想要拼命逃離這個家。
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妹妹離婚的時候,她動了離婚的念頭。
哪怕自己已經是退休的老太太,她還是在家人的支持下離了婚,還和女兒李衣錦達成了和解。
03 生了孩子,事業也可以打拼出一片天
小說中的姥姥,退休之前是工廠的廠長,三女兒孟以安繼承了母親的基因,在職場上打拼出一片天。
后來她結婚生孩子,在生孩子當天,還在公司工作,但是等她生完孩子,發現自己原本的位置,已經被另一個男同事頂了。
男同事還特別囑咐同事們關照她,說不要打擾哺乳期的她。
后來孟以安辭職,自己開始創業。做教育,做公益,做出了很不錯的結果。
這讓我想到了現實中,很多女性在職場中都會處于劣勢,同樣的職位,女性可能要比男性付出得多得多。
曾經,我有一位已婚已育的女性領導,她幾乎天天加班,周末也會來公司加班,后來換了一個男領導之后,這位男領導幾乎不加班。職場對女性的要求更加嚴苛,會受到更多的偏見,要往上走更是不容易。
雖然不容易,但是很多職場媽媽工作做得依然很好,只是很多人帶著偏見,不愿意給職場媽媽機會。
結語
小說中除了陶姝娜、孟明緯、孟以安,還有很多女性角色,他們都為了活出自己,做出了自己的抗爭。
姥姥從小漁村出走,學知識、當廠長;孟明緯她二妹孟婉清,一路一直支持著自己的女兒,支持她的決定,最終也決定不再顧慮其他人眼光,選擇離婚……
小說初看的時候,感覺咬牙切齒,但是故事中又總是有著溫暖和感動,感動于故事中平凡的女性的抗爭,感動于親情和友情的力量。
愿每一個女孩,都能擺脫束縛和偏見,勇敢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