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貧窮會給人的身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9萬多人關注,10599個回答。
我看過很多回答,有人說貧窮會讓人變得很懂事,有人說貧窮是暫時的,但自卑會一直跟隨。對此,我深有體會。從小到大,周圍的大人在我爸媽或者爺爺奶奶面前總是數落自家孩子多么多么不聽話,都夸我們家的孩子懂事聽話不用大人操心。每次聽到這些話,我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完全不認為這是一種贊美。心里想的都是,你以為我想懂事嗎?要是有的選哪個孩子愿意那么聽話懂事呢。
在我印象中,我們家最窮的時候應該是在小學到初中這個階段。那個時候還沒有興起打工潮,所以都是靠種莊稼掙錢,但糧食真的不值幾個錢,所以從小物質上很匱乏。不管是小學的時候沒有零花錢每天眼巴巴地羨慕同學買各種零食,還是初中的時候整天穿校服羨慕同學穿好看的衣服。
很多個片段甚至到現在我都不愿意寫下來,我一度覺得自己是爸媽那個年代出生的孩子,跟他們過著類似的童年,只不過更幸運的是吃飽穿暖而已。
前段時候和朋友聊天,跟她說初中之前的事很多我都想不起來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段記憶太苦所以選擇性遺忘了。因為人有很強的保護機制,會通過美化回憶來減少痛苦。
不過慶幸的是,到現在,不管是對懂事或者是早熟的抗拒,還是因為物質匱乏所帶來的自卑,我都慢慢克服了。大學的時候,室友們聊起某部動畫片或者是電視劇,問我有沒有印象,我總是搖搖頭說不知道沒看過。搖頭的的次數多了,她們詫異地問我怎么什么都沒有看過,是不是沒有童年。我也能坦然地懟回去說我們家窮,小時候沒有電視。也開始感謝那段經歷,畢竟現在我可以煮好吃的飯菜,能好好的照顧自己。
但是依然在抗爭的是窮人思維。
每到換季我都哀嘆自己沒有衣服穿,但前兩天收拾衣柜,發現衣服還是一堆。但大部分都是換季打折的時候買的,買的時候只顧著性價比高了,買回來發現完全搭配不了,放著不穿也舍不得扔。看了看留下來常穿的幾件,都是買的時候咬咬牙拿下的。因為穿的多,反而性價比高了。
這是我目前最最需要調整的一個問題,雙十一就要來了,我應該不會亂買一通。貧窮帶來的思維缺陷是什么呢,就是總是想著去省錢,買便宜的東西,但其實不僅沒有省錢反而是浪費。以及,舍不得投資在眼前看來花錢但長期受益的事情。
上周一個好朋友跟我傾訴,說自己心情不好,自從國慶后就悶悶不樂,我開解了一通。最后她說她想辦健身卡,因為錢,糾結了好幾天。她說自己前一天繞著健身房附近走了一大圈,都沒有進去,自己都嫌棄自己。其實就是糾結錢,舍不得,畢竟生活這么不容易,還花錢在這個上面。
我特別特別理解她,但也知道要遏制這種想法。因為她是一個很在意自己身材的人,哪怕胖兩斤也會讓她心情低落很難過,瘦是她最大的快樂來源之一。所以我鼓勵她去辦健身卡,因為這對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能滋養心靈,更讓她更快樂。
窮并不可怕,怕的是我們因為窮而帶來的思維觀念,帶來的畏首畏尾。所以我一直走在抗爭窮人思維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