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讀書打卡第23天,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讀書內容是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第二章的第六節《不期望改變》
1.面對孩子,父母只需要保持一份敬畏,若不懂愛,至少不要自作聰明地切斷孩子自救的活路。
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吧!停止評判,不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謂的“正確方式”來生活,那么至少孩子還可以自救,甚至有可能發展出過人的能力。
在心理咨詢中,我看到幾乎每個孩子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自救,然而悲慘的是,每次自救的努力都被父母不斷較勁地“糾正”,這才導致問題行為——因心理痛苦而外顯出來的癥狀——持久存在。(網癮、看電視、看手機、磨蹭不著急寫作業等)。沉迷電視劇的女孩,現實中沒有媽媽的愛,只有冷漠和指責。
精神分裂、自殺,是因為他們沒能擁有一個自救空間。任何粗暴改變孩子的努力,都會埋下可怕的伏筆。
2.孩子非常的敏感,無論父母的話說得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只要起心動念想要改變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愛,而是能量被阻塞。
3.不改變別人,并非因為別人不可改變,而是改變的念頭會阻礙別人的成長。當我們覺得別人應該變得更好的時候,已經看不到真相,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投射。醫生連病人都看不到,怎么能治好病呢?當我們有了足夠高的覺知,只有無評判的覺知和關注,才會點亮對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