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魚刺卡喉致人死亡”這一話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2016年6月8日,醫療圈大V @消化科倔老頭 發微博稱,一位35歲女性因為一根魚刺喪命,微博迅速引起關注,目前評論轉發過千。
微博說得很清楚,“食道中段一魚刺深深刺入食道壁,CT提示魚刺已刺入主動脈”,此時情況已經非常危急,臨床上要么進行食道鏡異物取出+動脈支架保護,要么就直接開胸取刺。的確,從博主后來提供的信息證實,胸外科會診后建議立即行主動脈支架后內鏡取魚刺……
然而據博主微博消息,家屬卻因為費用原因猶豫了半天才最終同意,患者也在手術準備過程中突發主動脈破裂,搶救無效死亡。
可悲可嘆!!!
這個慘痛案例令許多網友感到害怕:
沒錯,一根魚刺是真的可以“殺人的”,我們先看一張圖:
食管中段是指在距離門齒24~32cm的這一段食管,我們看到正好是食管第二狹窄(25cm)到第三狹窄(40cm)這一段的上半段。這一段食管前面貼著心臟,后面貼著降主動脈,而食管本身就非常脆弱,魚刺很容易穿過食道壁扎進降主動脈。一旦魚刺沒穩定住,在降主動脈上形成破口或進一步撕裂,就像夾層破裂一樣引發大出血。
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立馬開胸,病人也早就因為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而死。因此對心胸外科的醫生來說,一旦主動脈破裂出血,根本來不及搶救,可以直接宣判了,即使搶救,死亡率也幾乎100%。
當年筆者在臨床第一個死亡病例就是食道異物穿破主動脈,最后吐了一臉盆的鮮血,因誤吸和失血性休克死亡的。
而事件中的患者,很可能因為病情拖延得太久,魚刺發生移位,導致最終悲劇發生。
提醒:魚刺卡喉,立即就醫!
許多人認為魚刺卡喉是小事,認為小小魚刺根本不會致命。去年曾有一起因為花了6000元拔魚刺而引發醫患糾紛的事件,也是因為公眾對魚刺卡喉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許多老一輩有各種所謂“處理”魚刺卡喉的辦法:吞飯、吞韭菜、喝水、喝醋。這些辦法不僅無效,反而會提高刺穿食管和周圍臟器血管的風險。可以用手指摳一下喉嚨,產生惡心嘔吐感,讓魚刺吐出來。這里有一個前提是,你確定吞下去的是小的軟的魚刺。這種表淺的咽部異物,有時可通過唾液和嘔吐物排出。但如果吞下去的是大的魚刺,一定要趕快去醫院就診。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日常進食時一定要細嚼慢咽,吃魚或者紅棗等有刺有核的食物時尤其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