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專欄經常談論有關道德的話題,這其實不是我的刻意選擇或者故作姿態。我的任務是告訴讀者西方精英在想什么,我發現他們很關注道德。
這里說的道德,不是別人要求我們或者我們要求別人的“社會倫理”,也就是ethic?——?而是?moral?,是你自己的道德選擇。一個人做的事只要對外界有任何影響,他就一定面臨道德選擇。越是精英人物就必須越重視這個問題,因為你隨意的一個小錯誤就可能給別人帶來很壞的結果!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整天在拿ethic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那是軟弱的表現,是綿羊干的事兒。不管別人怎么想,專注于自己的moral,這就絕非是綿羊的事情了,這是獅子老虎的事情。
上周《哈佛商業評論》發了一篇文章,說的是道歉的事兒。我細讀之下,心中暗暗吃驚。
這些商界人物,對自己內心的挖掘,竟然到了這樣的程度!
這篇文章題目是?What?a?Real?Apology?Requires(真正的道歉需要什么)作者是Joseph?Grenny?——?你可能記得他,我們之前有篇文章叫《怎樣優雅地跟人談政治》,就說過他的文章和書。
Grenny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和商業學者,有四本書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經常給各大公司做咨詢。這篇文章說,他最近到某公司作報告,結果搞砸了。他使用的一些材料是這個公司的人早就知道的,而且他穿插的幾個笑話還傷害了聽眾中的某些人。對高手來說,這樣的錯誤犯不起。
于是在回程的飛機上,Grenny就想寫一封道歉信。在寫信之前他想了很多很多,這就引出了一個有關道歉的理論!
當你道歉的時候,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如果是一般的“職場導師”,可能會這么告訴年輕人——你做錯了事道歉,最關鍵的就是要重新贏得別人對你的信任。現在你這件事辦砸了,或者老板,或者客戶,可能就不信任你了,可能他們認為你態度有問題,也可能他們認為你能力有問題。趕緊從這兩個方面想想,這個道歉信怎么寫!
可是Grenny說,你這其實是想用一封道歉信操縱別人。這幫認為道歉就是為了贏回信任的人,其實正在惡意傷害社會信任。
他說道歉應該是你個人從這件事上吸取了教訓,從而獲得了進步(的果實),而不應該是對別人施加影響力的工具。
所以你首先要解決的不是什么人際關系問題,而是你自己的人格完善問題。
什么叫人格完善問題呢?就是你做的這件事兒,跟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之間,有一個差距——注意,Grenny這里說的可不是“客戶期待你是個什么人”,而是“?你自己想成為什么人”。你必須跟你自己較勁。
可能你真心是想幫助客戶公司,但結果卻是幫了倒忙。是不是你對這個工作重視不夠,事先沒有充分調研客戶的狀況和需求?是不是你能力不足?事兒辦砸了,別人批評你,你的本能反應可能是防守反擊——但你要想真正從這個事件中學到東西,有所進步,就必須從對方的角度來看看這件事兒。然后你還要決定將來怎么辦,怎么改進態度和能力。
Grenny說,只有當你分析和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你的道歉才配得上被人考慮。
你在道歉中要告訴別人你自己對這件事的評價和反思,你對對方感情的響應。你本來想要的是什么結果,而因為你的錯誤,這件事變成了什么結果,給對方帶來了什么傷害。這是因為你的態度還是因為你的能力?你會做出什么改進?
道歉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從對方獲得什么——這個你控制不了。你只能控制你自己。
|我的評論
我們能從這篇文章里學到的東西絕不僅僅是道歉,但我們首先要學的,還真是怎么道歉。
我們中國人從小寫檢討書都是寫慣了的,可能工作以后,歲數挺大了,也要時不時來一段自我批評。可是我們的道歉,有沒有這樣水平的呢?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特意在中文網絡中搜索了一番,怎么寫一份好的檢討。主流的意見是檢討主要是給領導一個面子。我做錯了,領導要出氣,我做個檢討讓他消消氣。一般都是走個過場,讓領導收獲面子也就算了。還有人的做法是干脆深挖自己的內心,觸及靈魂,把自己貶低得一無是處,乃至痛哭流涕……
這些道歉法,恰恰就是如前面所說的,把道歉這個動作當成了一個社交行為,一個影響力工具。
為什么是這么一個局面呢?古人說要“三省吾身”,今天的人為什么在最需要自我反省的時刻,把反省當成社交工具呢?以我之見,這是因為古代說那句話的是君子,今天上網發帖問怎么寫檢討的是小人物。
大人物關注自己的內心,小人物研究怎么應付和取悅別人。
但是這個局面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中國現在的大局是新興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人的觀念和意識也在升級。可能新一代的國人就在一方面學習怎么像個紳士一樣生活,也在學習怎么像個紳士一樣自省。
由此得到
一個好的道歉要有三步:
明確動機:不是為了贏回別人的信任,而是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學到東西:態度有問題就解決態度問題,能力有問題就解決能力問題。
提出道歉:說明你的錯誤,也說明你的改變,但是把是否原諒的決定權留給對方。
不過我猜,這篇文章更大的教訓是,一個真正的精英人物得有點中國古代君子,或者西方紳士的作風,學點反思自己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