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坐高鐵的時候看了三體,之前久仰盛名卻未曾一讀,真的讀完后我是慶幸的,慶幸可以讀到這樣優秀的作品。書里面很多深刻的思想我可意會卻還不能言傳,只留一股情緒持續地在胸口激蕩,現在還未平復。
? ? ? ? 之前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時候也是意猶未盡,里面充滿了瘋狂的想法和天馬行空的言論,似乎出乎意料卻又合乎情理,雖然缺少科學證據但又不能完全反駁。其實,科學方法論永遠都只有一條,就是“證有不證無”。如果你說有平行空間,那就拿出證據來證明;與此相對,如果你拿出證據來證明沒有平行空間,那就是不合理的,這就是證有不證無。“無”,就是科學證據還未到達的那個點,到了那個點,就“有”了。所以,人真的要學會敬畏一切,無知才無畏,而越深入了解和思考這個世界,越會帶有謙卑之心:人類,也只是萬千生物中的一種,我們利用我們的智慧凌駕于其他生物之上,但食物鏈頂端不代表上帝。
? ? ? ? ? 記得三體中有一個想法我印象深刻,最后面有一段提到三體人將兩顆質子跨越四光年送到了地球,其中有關于質子的討論。之前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就有提到,如今科學發現物質的最小單位就是夸克,也就是質子往下分就能分到夸克大小(亞原子大小)。也許是技術受限,也許是維度受限,人們對于夸克、輕子以下結構了解甚微。書中提到,“在更高維度上,粒子內部的復雜程度和結構數量急劇上升。舉例:七維視角的基本粒子,其復雜程度可能已經與三維空間中的三體星系相當;八維視角下,粒子是一個與銀河系一樣宏大浩瀚的存在;當視角達到九維后,一個基本粒子內部結構的數量和復雜程度,已經相當于整個宇宙了。”而事實上,弦理論推斷宇宙是存在十一個維度的,也許還有更多,誰知道呢?人多么無知,世界還有很多謎團等著我們去探索。另外,之所以我會對這段話產生興趣,是因為我以前也自發性地產生過類似的想法,那時候還在學習化學,看到電子按軌道圍繞原子核旋轉就組成了原子,不同的原子又相互作用,不停運動,這樣的情形就好像是微觀宇宙,每一個原子就是一個星球。那就像地球一樣,會不會有些原子里面還會存在著生命?這樣講好像有些恐怖,那如果是智慧或者智能呢?可能有吧,畢竟如此復雜精細的活動的確需要匹配足夠的功能系統才能完成。
? ? ? ? ? 世界太大,人類太小。人類可以改造地球,但必須敬畏自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