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媽媽沒有跟你講過嗎?
走過青春滿是泥淖的芳草地,
前路天高地闊。
上次去醫院,病房里有一位正要出院的年輕女人。夫妻出門旅游竟然玩丟了孩子!然后精神性方面的藥吃多了,發胖,不會懷孕了,于是精神徹底崩潰;住了二十一天,情緒基本穩定,打算出院了。
今天去發現左側病床上是一位初三女生,多次割腕,被家人送來住院。大致情況是父親5歲去世了,媽媽改嫁后又有了兩個孩子,生活負擔也重,缺少耐心和關注,等到發現已經是大問題了。
昨天一位媽媽跟我講兒子生日會上一位男生留下來跟她喝了兩杯啤酒,說了很多令她瞠目結舌的特殊群體青少年的現狀:他現在才六年級,個子一米七多一些,已經換了無數個女朋友。談到異性身體接觸方面,他說他目前沒有,不過他的一個閨蜜,初中女生,跟高中的男生混,已經流產四次了。
父母除了給錢,幾乎不聞不問的狀態。
上個月,無獨有偶,有兩位寄宿制民辦中學女生媽媽跟我求助如何幫女兒度過悶雷滾動的青春期,都是焦頭爛額的那種。情緒問題影響學習成績是顯而易見的,父母其實已經退而求其次了----
女兒,咱們不說成績,只希望你不要這么焦慮這么歇斯底里,能夠快樂活潑一些就是媽媽目前最大的心愿了。
是的,孩子,沒有了健康,最多的榮譽和最美好的年華,全是竹籃子打水。
我清晰記著5年前一位六年級女生和單身母親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母親是高三班主任,先進模范教師,女兒多次離家出走,著裝夸張,跟社會人混,完全是媽媽教鞭下乖學生的反面教材。母女彼此深愛,彼此傷害。女兒寫給我的郵件里一句話讓我讀了瞬間心疼不已:我媽媽總是把我當做她的學生來說教,一件事反復說反復說,說到我胃抽筋為止。
下面是我2014年寫的文章。時至今日,四年里,這樣的悲劇依舊層出不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惡性事件沒有變少,甚至升級。
文末附14年自盡女生遺書四頁,是為警示父母,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父母意想不到的迷茫和痛苦。
父母最深重的傷痛
昨夜,不知道是因為氣溫驟高,還是因為讀了4頁出自一個16歲女孩子的遺書,一夜無眠。
前段時間,我接到一位老朋友電話,說初二的侄女,父母離異,3歲起跟著奶奶長大,前段時間因為跟同學關系不太好,其中牽涉到男生。吃藥,動刀,反正就是不想活了。給我電話的當時,正在醫院里強制治療。我讓她好好陪著,先觀察一下,看情況再來電商量;
昨晚看到姐轉發給我來自天臺的4頁遺書,一個16歲女孩子從新城雍景園29樓墜落;
早幾天白鶴一高一女生東湖自盡;
上周杭州一高一女生6樓跳下自殺;
......
心痛之至。
看這樣的新聞,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教育制度害人,孩子脆弱。
我只是小部分認同。大部分在于家庭教育水平的嚴重不合格。
雖然從孩子一出生開始,有些父母自己成了觀眾,但千方百計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入學,幼小銜接,小升初一層層一關關篩選,磨練,等到九年級時候,孩子或許對于學業上的壓力,已經練就了金剛不敗之身。但是長期的壓抑,偶爾也會通過情緒失控的方式得以釋放,這樣就會做出一些意外之事,比如自殺,早戀,放縱犯罪等等。
排除學業壓力因素,生理發育導致的異性情感需求,催生了無數明里暗里的“早戀”。當然,“早戀”更關鍵的一個根源是:家庭親子關系長期存在問題,孩子情感缺失。
這個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異性對其付出的一丁點兒好,讓孩子從一滴水里看到了太陽的光輝。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暗流涌動的“早戀”大軍中,悲劇孩子所處的家庭,較之于常人,基本不是特別健全。
最近發生的案例,很明顯就是父母離異長期不在身邊,跟著奶奶長大;父母長期鬧矛盾,或者生了弟弟,對她的關注度長期較低的;父母關系好,但是長期不在身邊,且不擅于跟孩子有效溝通的。
這一切,歸總到一點:親子之間的情感鏈接和愛的流動嚴重缺失。
有孩子通過自殺鬧事,潛意識里迫使父母趕回家來,短暫讓自己得到關注,就像一個總淘氣的孩子,挨批的時候,老師同學齊刷刷對準他的目光,于他,是一種莫大的滿足和享受。
還有那些特別粘人的孩子,長大以后對另一半特別沒有安全感的成人,他們更多關注的不是享受在一起的快樂,而是從在一起這一刻開始,就對分離充滿焦慮。這樣的人,自己痛苦,身邊人同樣不快樂。
作為老師,我要表達的是:讀書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對學習的興趣和持久性,因為環境,教育,甚至天賦,不是人人都一樣的。每一個孩子,興趣各色各樣,所以成績存在好壞肯定是正常的。
正像你我一樣,大家都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何況更多的事實證明,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成績除了作為敲門磚以外,更久遠的,對人生起關鍵作用的,不是學習分數而是學習能力。
所以,身為父母的不要過于糾結學習,更該關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如何順利度過青春期,則是每一個當季父母該好好關注的。
戀愛是一種本能,不要禁談。如果你感覺自己沒有好的溝通方式,不妨請教老師或者書本。摸索一下適合自己孩子的好方式。
成績好的孩子,更沒有戀愛經驗,但是他(她)也有可能遭遇被戀愛,這可不是埋頭苦讀可以解決的問題;成績不好的孩子,因為時間精力無處寄托,主動或者被動遭遇戀愛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好好關注。
當然,除了孩子面前對這個話題禁談的大部分家長需要提升覺悟以外,我建議,這種情緒情感引導的課題,該早日列入中學生的課堂教學范疇,就像生理衛生課該堂而皇之進入小學課堂一樣,異性交往技巧引導也該進入中學生課堂。
這個連成年人都處理不好的難題,讓懵懂無知的青少年來面對,這是難以承受之重,怎么能不產生無數的問題呢!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在遠東外國語學校時候,那個女孩。這是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寫到過的。
初二時候,因為我們班各方面不錯,總之就是班風挺好。校長把一個來自七八個小時車程轉學過來的女生插班到我這里。我想,校長一定知道了這個女生是因為早戀被原來學校開除,父母花錢找關系進來的這個底細。而我則了解得沒有那么清楚。
接受第二周,竟然又轉學來了一個男生。
戲劇性地,這個男生就當初她的被硬生生分開的早戀男友!應該不是巧合,而是預謀!這一點,我想校長一定不清楚,否則哪有這么傻的校長?我也是后來一個月后,從學生那里得知的情報,這個壞小子在我眼皮底下潛伏一個多月沒暴露。
校長跟我表達的意思是,既然進來了,就看表現。
都在我班里,后來大家都傳開了,他倆懶得隱瞞,反正公開了,索性眉來眼去也不顧忌了。然后前后桌同學不堪其擾。那時候我真是沒有經驗,我天真地做了一個決定,讓他倆同桌坐到最后一排,這樣相對來說可以避人耳目,可以少一些影響另外孩子。同桌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好事。當然我跟他們說,前提是要彼此尊重,不可以過分。
開始幾天挺安穩挺爭氣的,后來就有任課老師跟我反映他倆有小動作頻頻發生。作為班主任,我是時刻關注著他們的。任課老師反應過幾次以后,處于對大多數孩子的保護心理,我果斷跟校長提出了建議。加上男生也發生了一些違紀行為,學校以當初不明就里為借口,聯系父母(估計父母也心中有數,做好了打算。)到校,在他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一頓中飯時間,強制把這個男孩子帶離校園,接回老家。
吃過中飯,女孩子回到教室,看同桌書本還在,但不見人,就到處打聽,急著找。未果,來辦公室找我,我平靜地對她說了一句:“他已經被學校勸退,父母接回去了。”
我不會忘記女孩子當時臉上的抽搐表情,那種急劇變化的內心活動一覽無遺。呆了近30秒鐘,她開始呈現出我從未見過的彪悍的一面。她個子比我高,低頭逼視著我,氣洶洶地追問我,似乎完全忘記了,或者說是根本就是不顧我是班主任她是學生這個事實,沖我大聲嚷嚷:“你有什么理由開除他?你有什么資格開除他?我竟然一點兒都不知道!我要跟他走!!!”
我的媽呀!當時我其實是被她嚇到了!恍惚之間她似乎成了恐怖片里的形象,我真的怕她伸手撲過來掐我脖子......仗著辦公室里人多,我勉強冷靜了一下,不帶有絲毫情緒,心平氣和地跟她說了這樣幾句話:
“首先你這樣的態度,我可以拒絕回答你的問題,不過還是跟你說,免得你多想。開除他是學校政教處的決定,至于什么理由,我想你比我還要清楚。你可以跟父母打電話來接你,我會簽字放你走,去追他。但你不可以一個人走出這所學校,除非你逃得過校門口保安和所有監控。因為我需要對你負責。”
她頭也不回沖出了我的辦公室。
對于一個孩子,被迫中斷戀愛后可以爆發這樣驚人的能量!無怪乎自殺,他殺,犯罪等極端舉動,社會上時刻上演。
后來我暗中觀察,派班干部注意她。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她趴在床上哭了一整個下午,課也沒來上。可是又不敢給父母打電話,也不敢翻墻逃走。后來幾天就變得沉默。冷靜下來我找她談話,她哭著詳細把她的經歷講給我聽。
也是父母離異的缺少關注的孩子。除了給錢什么都不管,在當地逃課,上網吧,跟同樣進出網吧的他認識,他們是同一個鎮上不同學校的初一新生。他對她很好。她死心塌地跟著他。十年前我們學校學費就是近1萬一個學期了。雙方父母有的是錢,她父親為了她重新開始做人花了幾萬塊錢讓她進來,后來她電話里暗中讓人幫忙聯系到了小男友。不知怎么竟然也說通父親讓他跟她重逢。而再次被迫分開,遠隔兩地,他們再在一起的機會幾乎就沒有了。
那學期結束,我被調動到招生處工作,不再做她的班主任。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跟我無所不談,她就是一個例子。盡管跟我深談過一次,或許是她心里有深深的埋怨,她幾乎都是回避著跟我交流。我聯系她父母,每一次都說工作忙,甚至接聽電話父親說找母親,母親說找父親,彼此推諉。
后來初三時候我聽到原先學生跟我說,她懷孕了,被學校勸退,父親接回去了。再過了近十年,25歲左右的學生開同學會,席間跟我說,她其實很想來參加(因為她初中畢業就告別校園生活了,我們這一批同學和老師,是她學習生涯最后的回憶所以倍感珍惜。)但是又不好意思來,現在人很落魄,身材也不好,她已經沒有做媽媽的機會了,因為后來人流次數太多。
同學們個個唏噓不已。我只有沉默,心在作痛。作為一名老師,也會有很多無能為力之處。這也是我面對那么多讓我欣慰的學生之際,心中唯一的永遠的痛。
后來我選擇原諒自己。
但是我一輩子都會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我以我的筆,我以我的嘴,來告訴父母們,青春期的孩子很難相處,但是不能眼不見為凈,更需要好好關注;如果希望跟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處,那請趁著孩子還小,從小重視親子關系的建立。
2014-5-26
愛在哪里,時間就在哪里。多一些時間在孩子身上吧!
除了沒有到位的時間,家庭教育的水平也是存在千差萬別的效果。父母的原生家庭,也許有責任,但是父母自我完善這一塊做得太差勁,從而禍及下一代。父母就沒有想到,原生家庭的不良鏈接,自己的性格缺憾,可以經過自己努力,在自己身上斷開并自我完善。
自己目前跟孩子在一起的家庭,就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呀!
對孩子,你一定很愛,但是要愛得真,愛得實,愛得讓他(她)領情。希望天下父母,再不要有人承受生命中最深,最重的傷痛。
推薦大家閱讀《螢火蟲小巷》和《再見,螢火蟲小巷》。精準演繹父親母親所在的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缺愛孩子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逼真,以及艱難的自我救贖之路上,堅定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