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1 你家小朋友是怎么學說話?
一開始就給她講語法?講主謂賓?還是從生下來就聽各種生活對話,撿樣,聽兒歌聽故事?
2 為什么想讓寶貝從小學英文?要達到什么效果?
估計大部分同階段父母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至少10年的英文學習,考試應該都很棒,但是開口表達的時候是否自如?就現在的實際水平來說,當你看到一個東西,你腦袋是蹦的單詞還是句子?是中文想好了,腦海里找出對應的單詞再按照已知英文語法拼湊翻譯的,還是地道表達?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愿意寶貝再走一遍同樣的狂背單詞無涯路,所以就一定要選個外教或者有外教課的幼兒園、培訓機構好好教教。(敲黑板)不要被外教迷惑,1個小時的課程,習得3個單詞,大家又跑又跳,籃球足球呼啦圈輪番上陣,到底是英文課還是體育課?
3 自己教還是機構學?哪些機構靠譜?為什么?
怎樣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從上千位寶媽調查中了解了很多痛點。同時又作為一個在美國留學,回國后有一大波從事英語相關工作或者培訓工作的同學的媽咪,想跟大家來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理解,可能有些東西比較偏學術理論一些,其實更回歸了學習語言的本真。
當然有些媽媽說英語的培養和英專,專八,托福,雅思沒有半毛錢關系,必然的,語言的學習需要堅持,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家長能夠做的就是提供條件,按照正確的路陪伴寶貝一直走下去。
希望我的分析能夠幫助大家學會評價機構的好壞,至少不會浪費了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
英文能力,從來都應該是語言能力+思辨能力。孩子們最遲從小學3年級開始,就務必需要通過閱讀英文經典書籍來進行英語學習了(這里是指的成千成萬的原版書籍,不代表啟蒙就是小學3年級,因為原版閱讀需要一定的理解力)。在美國高中的孩子們學習英語,基本都沒有安排單純的所謂“語言技能課”(如詞匯,語法等),而是內容依托,在修讀文學的同時完成語言習得過程。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指出:“把外語作為一工具來學習還是把外語作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來學習,其中隱含著不同的學習方法,并會取得不同的結果”。
反過來看我們的語文學習,母語學習,也是相通的方法。在各種上下文之間領會近義詞,反義詞或者特定詞的意思,此意非彼意。遣詞造句游刃有余必須建立在熟悉和大量閱讀上,或者說是足夠的語言輸入上。
全面扎實的英語能力,是留學選拔和職業選拔的風向標。在教育領域先行的“北上廣深”,很多家長和學生已經明確認識到英文原版閱讀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極為重視原版閱讀能力的培養,為未來學業和職業層次做著精細的準備。
也就是為什么這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這個能力,因為深知英語是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蛟S也沒有這么長遠的打算和志向,但是至少更好的職業機會到來時,讓孩子不會因為英語比別人差而錯失良機,又或是帶著這個技能能夠走遍全球都不怕。
就留學而言: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和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商學院入學考試GMAT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和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 (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 均其重視選拔閱讀能力優秀的學生。英美大學對閱讀量可以用“排山倒?!眮硇稳荩瑢W生步入職場到達一定層次,面對大量信息處理,更需要具備建立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精準閱讀能力。
所以,無論是考試選拔還是職業規劃,都明確的指向優秀的閱讀能力。SAT 考試對閱讀能力的超高要求廣為人知,官方甚至理出書單,向學生薦讀100部優秀的中長篇小說。
新SAT考試取消了短閱讀,提高了長閱讀和對比閱讀的要求,考試改革后對閱讀的綜合要求體現在:1、閱讀速度快:每分鐘約150字,一分鐘一題。2、閱讀題材廣:幾乎覆蓋一切文本類型和話題:文學小說、科普分析、政論時評等。3、寫作難:基于長篇文章閱讀的分析性寫作;要求快速閱讀,準理解文章內容,并對作者的論證進行分析寫作。
ACT 考試的閱讀,要求考生在35分鐘內,完成4篇文章,每篇文章800-1000 詞,設置10個題目,共計3200-4000 詞閱讀量,40個題目。平均下來,即每篇文章8.5分鐘做題時間,要求完成800-1000詞的文章閱讀和10個題目。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參考,就是托福一篇文章800詞左右,12-14個題目,20分鐘完成。如果用ACT 的閱讀標準代入,就是要求學生用10分鐘時間,完成托福800詞一篇的閱讀,同時完成10個題目。因此,相對于托福閱讀,ACT 閱讀的文章難度相仿,但時間縮減了一半,或者說,速度提升了一倍。
再說說商學院入學考試GMAT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和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 (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商學院GMAT 考試普遍考生覺得最難的部分就是文本邏輯推理(Verbal Reasoning), 有言“得Verbal者得GMAT” 。如果學生沒有經過精讀訓練,對文本邏輯沒有精準快速的判斷能力的話,通常覺得這個部分非常難。
法學院LSAT考試計分部分共四個,除寫作部分外,前三部分考察以下三項能力:1、準確閱讀并理解雜文章的能力。2、基于閱讀組織有信息并得出合理結論的能力。3、“咬文嚼字”式的批判性推理能力。從中可見閱讀在LSAT考試中的至重要性!
所以,這些考試的難點都在閱讀,如果培出具備建立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精準閱讀能力,這些考試就一馬平川了。孩子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更能養成批判性思維,奠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成為語言優秀而腹有詩書的獨立思考者,在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中走在前列。
不要覺得這些好像都很遙遠,我的寶貝才這么小。其實都是大人自己設的坎,覺得英語就是一門外語,我都學了10多年了還在這樣不會說不會寫不會讀。本來語言就應該按照或者參照學習母語一樣的方式并逐步實現自如運用。又回到最初的問題來了,你為什么要讓小朋友學英語呢?想要達到什么目的?;蛘叽騻€學鋼琴作為比方,最開始啟蒙到10級,差不多應該也是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就能夠完成的,而大部分準備讓孩子學這個的家長基本都信誓旦旦的覺得這是一定要達到的目標,而且大部分家長還是音樂盲。
如果采用正確的方法,恰當的材料,給與足夠的輸入(就是大家說的語言環境了),英語培訓哪里需要那么多年? 現在覺得我家小朋友能夠在3歲(差不多1歲多一點才會說話,也就是1年多一點點的時間里)自如表達這么多中文簡直是太了不起了,每天處理的和記憶的信息量驚人。
這里探討的英文原版閱讀都必須是名著
有血有肉的英文語言精華,都蘊藏在的名著之中,這些名著是本土學生從小到大必讀的語言文化素材。所以,想要獲得全面扎實的英文能力,一定不能遠離名著。
在留學申請面試過程中,招生官常會與申請學生探討閱讀過些書籍、喜歡何類型的書籍、喜歡和為什么喜歡一本書之類的問題。有研究結論顯示,就連美國小學生閱讀量都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
美國等國外孩子在通過大量閱讀輸入有血有肉的語言之時, 大部分中國孩子卻在黃金年齡迷失了語言學習的方向——深陷“習題集式”培訓、在傳統英語教材的碎片短文和語法迷宮里轉圈、在迷信“外教”游戲英語等等。很多家庭沒有或者無法始英文名著原版閱讀,一些家庭甚至連原版閱讀的概念的沒有。
整個英語語言文化體系匯集在浩瀚的英文原版名著之中,要獲得全面扎實的英文能力,一定不能遠離英文名著。通過精聽精讀輸入英文原版名著,在優質內容足量輸入的基礎上訓練口語和寫作輸出。循序漸進大量吸收優秀語言,構建出整個英語能力體系和背景知識體系。
我們對孩子的培目標是英語要好得名副其實,而不是犧牲孩子寶貴的時間去打造一支站不穩的花瓶。從考試的角度出發,各類英文語言能力考試高分獲得者,都是精于語言、深諳文化、真才實學的能力派。
所以,閱讀名著意味著在有限的時間里,使用最具有經典性的作品作為學習的重點、語言習得的材料。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具有代表性的閱讀內容,并基于這樣的閱讀開展教學。偉大的作品其實最簡單,是任何人都能讀的書。因為這些著作“處理人類會面對的最大難題,而且是用最復雜的理念處理這些問題,但同時又具有最清晰簡易表述”。
可以說,這些就是最好的、最美的英語。浸在這么美好的文字中,孩子的興趣自然被調動起來。通過有效的互動,批判性精讀文章,學習這些偉大的作家們的語言、詞藻,深切體驗英語語言的美感與高水平用法,從語言借鑒到內化。在自發閱讀中,培養全面的語言能力,也通過閱讀經典,搭建起自己的思想維度。
精讀大幅提升有效詞匯量。真正掌握一個單詞,包含聽、說、讀、寫、詞義、用法多方面的深入掌握。傳統背單詞書的方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忘得比背得還快,就算有幸記住一些單詞模糊含義,也無法正得當地使用,成為半死不活的“灰色詞匯”。
單純背單詞書是沒有長篇文章的前后文聯系的,也沒有同單個詞匯在不同章節里的重,更沒有整本名著的背景知識支記憶。通過在長篇名著中精讀精研詞匯,準把握詞匯的細膩差、習慣用法、背后的文化歷史,才能融會貫通,大量掌握有效詞匯。
其實不管是機構學開始自己教,父母都是要在家花大功夫的。在培訓機構一周上那么一兩次課,回家就放羊了,是不行的。回到家還是需要父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