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放手也是種了不起的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帶女兒去領居家玩,他們家有兩個小朋友。
一個剛3歲,另一個10歲。
我去的時候,女主人正在輔導10歲的兒子寫寒假作業。
我聽到了以下聽話。
媽媽:“一頁寒假作業你都寫30分鐘了,能不能快點啊!”
兒子:“我不正在寫嘛!”
媽媽:“把字寫工整點!”
兒子:“我只能寫成這么好!”
媽媽嘆了口氣,安靜了大概3分鐘。
兒子:“口渴了,我去喝點水”
媽媽:“不行,寫完再去!”
兒子憋著氣寫兩分鐘。
兒子:“真的很渴,我要喝水!”
然后去餐桌上喝了半杯水。
媽媽:“這里算錯了!”
兒子:“我知道啦!”
這樣的對話持續了20分鐘左右,兒子的寒假作業總算寫完了。
她過來和我聊天。
我:“輔導孩子寫作業真是考驗人啊。”
她:“是啊,上班都沒這么累。”
我:“哈哈,你很糾結,孩子其實也不開心。”
她:“是的,你趕快珍惜現在不要輔導作業的好日子。”
我:“為了持續這種好日子,以后我要讓她自己寫作業。”
她:“你想得太美好了,不可能!”
我:“為什么?”
她:“一來,現在孩子的很多作業都需要家長參與,二來,不管著,孩子成績怎么辦?”
我:“沒錯現在的教育機制是,孩子的作業需要父母參與和簽名,它的目的應該是讓家長陪伴孩子成長,但寫作業的主體應該仍然是孩子。
我可以完成需要我協助的部分,但不要像你一樣時時刻刻盯著,又辛苦又痛苦。”
她:“那你不管,孩子不寫作業怎么辦?”
我:“讓她在學校接受老師的批評,我覺得需要讓孩子意識到寫作業是自己事,寫得好可以被表揚,不好會挨罵沒面子。”
她:“那成績不好怎么辦?”
我:“成績也是她自己的事。而且還要想到如果孩子只有被父母逼著才能學習,那以后進入社會,沒人逼他,他就不學了,那怎么辦?”
她:“好像有點道理,可看著他不做作業我就很焦慮!”
我:“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啊,你忍不住要去管他,又嫌他不服管,哈哈!”
她:“好像是這樣。”
回到家,我又琢磨了一下關于孩子寫作業的事。
表面上,我們是說如何讓讓孩子寫作業本質上說的是孩子需要有獨立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照顧自己、能安排好自己事情。
在考慮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前,我們要思考孩子為什么沒有獨立能力?
責任在家長。
舉個例子,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就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結果孩子學習成績是很好,也考了重點大學,但到大學,他們沒有照顧自己日常生活起居的能力,于是很多人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家里。
有些人雖然有很多知識,但依然沒辦法過好人生,因為人生除了知識更需要能力。
另外一種情況,我們會看到一些學習成績不那么好的孩子,在長大卻有不錯的成就。
這說明,長遠來看,學習成績很重要,但可能沒有父母想象當中的那么重要。
為了成績,忽略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是得不償失的。
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父母首先需要告訴孩子哪些是他自己的事。
以寫作業為例,父母需要和孩子溝通,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做好和不好得到的結果都需要自己承擔。
其次,父母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干涉孩子。
不要管孩子作業寫對、寫錯、有沒有寫完之類的問題。
記住要為作業負責的人是他不是你,千萬不要一看到孩子有不好表現,就去代替他做。
短期看這樣省時省力,長遠看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最后,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
父母如果真想陪著孩子寫作業,可以換種方式,當孩子寫作業時,你在旁邊做自己的工作,或者讀書寫字,至于孩子怎樣做,不要管。
只要你足夠認真,孩子就會受到感染也變得認真,這比不停嘮叨厲害多了。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做自己該的事,比幫他、替他做某事更重要。父母,也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