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離杭州五六十公里的一個小村里,景色優美,也不算封閉。我在杭州工作,一般一個月回去一次或兩次。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媽對我沒有男朋友這件事一直神神叨叨。也許是從我小時候的玩伴幾乎都結婚了或者已經談婚論嫁了,虛歲27的我在我工作的朋友圈中并不算大齡,但在我媽眼中卻是再找不到男朋友就嫁不出的年齡了。
每次回家,找男朋友這件事都會放臺面上說。每次我總是嘻嘻哈哈,并不在意。
今天這一次,我終于感覺到了來自父母的感情上的壓力,所謂的親情的包袱。
知道我今天要回杭,一大早就沖進我的房間,好像忘記做一件事,抓緊時間去做。對,這件事就是催婚。
我很困,迷迷糊糊地聽著我媽嘮叨。
你要不回來考個村官吧。找個村里的人嫁了也好的,我可以幫你帶孩子。
當聽到這句話,我一下就驚醒了。從前從來不會干涉我職業,甚至填大學志愿的時候鼓勵我往外省跑的媽媽此時居然讓我回村里嫁人!
當時我感受到的除了可笑以外,更多的是一種被需要感。
那天我發朋友圈問,怎么樣才能讓父母不逼婚?
要么找個對象回去;要么少回家,甚至對父母說,再逼婚我就不回家了。這是最多的兩張回答。
第一種方法顯然是廢話;要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不用我媽逼我,我自己立馬分分鐘結婚。
第二種方法經很多人親身試驗,效果立竿見影。但我不會去做。
如果跟她說,你再逼婚我就不回來了。
那么我媽媽一定只有這三種情緒,生氣、害怕和無奈。
她會生氣女兒怎么會那么不懂事;她會害怕我說到做到不回家;她會無奈不知道拿我怎么辦。
這三種情緒任何一種我自己回想都是很難受很無力的,既然我沒辦法達成媽媽早點抱孫的愿望,那我何必再去激起她不好的情緒,讓她更不快樂呢?畢竟我是愛她的!
父母也是曾經年輕,曾經朝氣蓬勃,但慢慢不得已老去。深感歲月的無情,想要在中年還有力的時候發揮自己的價值。結婚生子,養兒育女,父母認為這就是人的一生價值所在。
當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慢慢自己被不需要時,隱隱發現到自己的無力感。孩子是不可能一直在自己身邊的,但孩子的孩子至少還能幫襯著點。所以我媽媽焦慮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
理解父母,多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來理解我,多陪陪父母。這是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在我媽媽沒有逼婚到瘋狂境地并且我還沒找到男朋友之前。
我希望所有剩斗士在享受自己單身的生活時,不要憑添父母的煩惱。照顧好父母的情緒,是做黃金剩斗士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