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體框架是:推遲情緒發泄,疏導調整情緒;直面現實,承擔責任!
本文的順序是:情緒出現—覺察情緒—處理情緒—處理問題—立刻復盤—刻錄“空杯”
關鍵詞:情緒,問題,身份,
在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或直面,或逃避。而不管你是直面或者逃避,情緒就這樣悄無聲息的產生了。直面,無畏自信的情緒就產生了。逃避,畏縮害怕的情緒就產生了。所以,在處理問題之前,首先面對的是自身的情緒。而在不同情緒下處理同一個問題,解決方法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打開門之后,面對的不同情境是一樣的。所以說,情緒是問題前的一道門。
情緒是發現問題的鑰匙!有時候我們遇到了問題,但是沒有覺察到自己已經在偏離本我的模式下去處理問題了,這樣容易造成困境。所以我們要通過覺察情緒,來發現問題,及時的把自己從偏離的狀態拉回到本我的狀態中。 ?
我們一定都有類似的體驗,當遇到一個問題,如果你不去解決它,它總是會時不時過來找你。
當你畏縮的情緒出現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自動的設置模式,跳過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默認:你暫時無法完成這件事,直接略過。然后為了逃避責任,你就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說服你自己,“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不想做”。事情太麻煩,他人不配合等等各種推卸責任的原因。但實際,你給自己的限定就是你做不到。
所以,直面現實,承擔責任!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今天我跨過的坎,就是我未來的護城河!”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棒,能讓人重拾信心!
但是,我更喜歡把人生看成一場游戲,而你的問題就是你的機遇或者福利。我們一直在談個人成長,但是什么是個人成長呢?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樣的。我的看法是:問題就是打怪,解決它消耗的時間就是效率,沉淀的經驗就是收獲的裝備,方便下次打怪升級。所以就造成了,同樣的年齡,差別很大,因為有的人是20級,有的人是30級,裝備不一樣,打怪效率也不一樣,成長的速度自然就不一樣了。所以,我想把這句話改成
今天我所遇到的問題,有我成長的裝備!我!要!干!掉!它!
一、情緒出現
情緒出現,很明顯的表現方式是,狀態出現波動,產生情緒。它和之前一段時間的情緒是不同的,有起伏。所以情緒出現的標志:狀態出現波動或者起伏。但是這個階段的時候,你還不知道自己是有情緒的,你需要通過下一步,覺察自己的情緒。
二、覺察情緒
我們說,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后,可能會產生2個以上的新問題。那么也就是說,無論是誰,包括現在閱讀的你都正在遇到問題。只是有的問題你不知而已,而這個不自知,就是沒有覺察情緒。
只有覺察到了自己情緒的波動和起伏。才會對它進行分類,然后快速處理。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也沒有問題呢?有沒有什么檢驗標準呢?在處理問題之前,有一個簡單的檢驗標準:在刺激和回應之間,你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比如,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
a: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很多的處理方案,然后從這些方案中選擇了最優的一個,這樣的話,請直接跳到第四步:處理問題。
b:如果你發現自己就剩下一個方案了,那么請注意,你可能已經有情緒了。因為,任何一件事,都有三種以上的方案可供選擇。你現在的情況,說明你的情緒已經發生,然后唯一的選擇了一個方案。這時候,請進入第三步。
覺察情緒的訓練方法:
1、不抱怨,不運動——手環行動
購買手環,然后在覺察情緒出現的時候,換到另一個手上,訓練自己的情緒敏感度!
手環是一個媒介,標志你的情緒出現,同時你覺察到了。
2、尋找小伙伴,一起訓練——伙伴力量
小伙伴站在另一個角度,以coach的標準來不斷衡量和觀察你,適當的時候給予你提醒。幫助你回到本我狀態。
三、處理情緒
1、剝離“小我”
那么情緒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呢?
情緒源:
a:卓越性(身份、價值觀)
因為自己身份帶來的卓越性所產生的情緒。
所以注意覺察自己的身份,避免它成為情緒的來源。
如:媽媽常說,我這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就是,她站在媽媽的身份上,期待你按照她的標準(她的價值觀)去執行一些事情。而你沒有達到或者沒有做,情緒就產生了。
b:未完成的情緒體驗
如:一件事很憤怒,但是由于情景的原因,沒有把情緒發覺出來,或者是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之后,沒有及時處理情緒,從而導致整個情緒被積攢,直到有一天超出自己的控制,爆發出來。這就是未完成的情緒體驗帶來的后果。
小我的情緒來源:貪婪和恐懼。
可以從膽量的角度上理解。貪婪就是膽大,恐懼就是膽小!膽量的正常狀態就是中心線。也就是COACH模型中的Center。任何的偏離,都是小我產生想法,離開本我引起的。因此這些分析,需要剝離小我才能進行正確分析。
2、尋找coach心態
模型:COACH
核心:不鼓勵,不安慰,不批評,不好奇。
先抒發情緒,從偏離本我狀態回歸到本我狀態或者附近。
Center:中心狀態,把自己從事件情緒中抽離出來,讓自己保持在一個本我狀態,不離,不動!
Open:開放。敞開心扉,接受來自情緒的所有想法。
Awarness:意識。意識到自己的現狀,遇到的問題。
Connect: 連接。聯系一切(保持交流和溝通的連接,換位情景,思維同步)
Hold:承載。接受任何事情,直面現實,承擔責任!
3、PDRFS(排毒潤膚霜模型)
核心:承擔責任,引責自咎;展望未來,回歸現實。
它是幫助解決我們執念和妄念的模型,通過這個可以調整我們不合理的信念。
Permission,沒有人可以傷害到我,除非我允許(承擔)。我允許我自己·····
Difference,沒有任何東西是一模一樣的,每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允許這樣的多樣性存在。
Rich,我是富裕的,擁有成功和快樂的能力。我可以跟這個····我有辦法····
Fortune,過去的一切經歷是垃圾還是財富,是由自己決定的,我決定過去的所有經歷都是財富。
Start,任何改變都從改變信念開始。
4、TMBRT(甜面包熱湯模型)
它幫助我們尋找問題的本質。然后轉化調整動機。
Trigger:觸發器。如果發生A,我就B。If···then句式。如果/那么···我就···
為了滿足一個條件,我需要做一些行動。
Motion:動機(內在動機,如果是外在動機,注意轉化),啟動大象。
Behavior:行為。有了動機,就有動力去做事情。
Reward:反饋獎勵。人類喜歡有成就感,喜歡獲得反饋和鼓勵。但有的獎勵會強化外在動機,降低內在動機。所以獎勵設置,要注意技巧:獎勵與問題本質有關,獎勵也是觸發器。介入If···then,使獎勵符合動機。
如:我減肥10kg之后去吃一頓大餐,大吃特吃。這樣不符合減肥的動機,而這頓大餐的誘惑可能使你之前建立的相關崩塌,粉碎。可以設置為購買一件頂級的運動衣。這樣下次的鍛煉也會更加喜歡,更有動力。
如:我喜歡上了一個美國美女,為了和她交流,我決定學英語。那么獎勵,如果我完成了3000個單詞的記憶和口語的練習,我就來一次半個月的美國旅行。這個獎勵進一步加深本質動機,提升英語,了解美國,更加方便地和這個美國美女更好的進行互動及追求。激發內在動機。
Trigger sensitivity:觸發靈敏度。一旦完成這個循序,觸發器的靈敏度會提升,觸發器有效果產生,循序就可以運轉。所以如果事情中斷了,記得看看是哪一步出問題了,有什么情緒出來了,再針對性去解決。
四、處理問題
模型:PKS
這個模型幫助我們澄清問題!
核心:我XXX了,因為XXX。我的XXX需求沒有被滿足,我要尋找這個需求,使這個需求得以實現,然后問題就解決了!
Pursue 問題探索與界定:用結構化方式去探索是什么類型的問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對你那么重要?找到關鍵,持續向上提問。比如:我肚子太餓了,沒吃飽飯,需求未被滿足,探索需求去滿足,就解決了。
Key 問題的關鍵
Solutions 問題的解決方案,解決主要矛盾,把顯性問題主要矛盾,不要隨便給解決方案,如果是解決次要矛盾,可能會激化主要矛盾。很多人的解決方案是基于什么給出來的?基于身份給出來的。不是基于事實的方案,很麻煩。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必然要從本質上入手。
模型:BTAFE(白兔愛肥鵝)
Best,每個人都已經做到當下的最好了。因為沒有人愿意故意失敗的,其實每個人都在試圖追求完美。
Three,面對問題,任何事情面臨抉擇時,都會有三種以上的方案。
Abundance:豐富。要啥有啥!資源充足,思議揮霍。
Flexible,靈活多變。彈性設置,不死板。
Effective,有效果。做事情追求效果和效率。
在梳理好解決方案之后,要注意應對風險
風險防范(三問):
a:針對解決‘方案,面對一些突發事情,有沒有備案,做好風險把控。
b:有沒有新的目標產生
c:解決方案標準化(方便下次使用,復盤)
五、立刻復盤
(1)界定目的和目標。
(2)亮點和不足
(3)分析原因
(4)汲取經驗,解決不足
(5)下一步行動
六、刻錄“空杯”
空杯是一個非常好的狀態,我們常說,要保持一個“空杯”的狀態。為的是不斷的接受新鮮事物,然后再沉淀經驗,再回到空杯狀態,這樣的一個循環模式。而“空杯”是這個模式的起點。復盤之后,我們就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這個狀態剛剛克服一個難題,充滿信心,內心的小人能量爆棚,無所畏懼。這個狀態是處理下一個問題的起點。記錄這個狀態,目的是當我們處于能量低的時候,通過查看記錄,找回過去,為自己“賦能”,讓自己回歸到“空杯”狀態,高效處理問題。
行動:所有的東西完成歸檔之后,慢慢的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描述自己當下的狀態,然后記錄在紙上。方便自己日后一看到這些文字,就可以找到這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