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重讀元明散曲幾百首,讀到朱載堉的《山坡羊——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為饑,
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
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并大廈,
床前卻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
又慮門前無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
馬前馬后少跟隨。
家人招下數十個,
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
又說官小勢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
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
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
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
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天梯還嫌低!
《十不足》是明朝朱載堉寫的散曲集《醒世詞》中的一首。朱載堉其人身后也和他生前一樣曲折奇特。朱載堉首創的十二平均律,后來被認為是世界通行的標準音調。在今天世界上十有八九的樂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完成的。它被西方世界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準確的西方音律”。朱載墑不僅是世界級的音樂奇才,而且是數學家、天文學家、歷學家、樂器制造家、物理學家、文學家和舞蹈理論家。他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圣人”。李約瑟曾經說,“朱載堉雖然遠離歐洲,但他同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 ? 但這樣一個世界大師級的人物,在很長時間里,朱載堉是墻內開花墻外香。這和他的經歷不無關系,他出生在公元1536年,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鄭泰王朱厚烷之子,是當然的王位繼承人。但可惜在他 15歲時因皇室內部傾軋,其父下獄,他筑土屋獨居19年,不但沒有悲觀失望,反而激起他自學的激情,他鉆研樂、律、數學和歷學,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使他能接觸到民間疾苦,歷練了自己的習性。這19年,使他樹立了正確的養生觀。后來,他父親平反昭雪后,他七次上書不愿繼承王位,說明他養生觀根基的篤厚。朱載堉的養生觀主要繼承了老莊的思想。老子的“禍莫大于不知足”的觀點被人認為是知足常樂的源藪。
? ? ? 朱載堉雖貴為王子,寫了二十多部專著,很多學術成果取得當時世界第一的成績,但在當時,幾次進獻皇帝,都石沉大海,沒有聲息。有的學術成果流落國外,輾轉到西歐,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增薪加柴。這跟中國人向來不重視自然科學研究和發展有關,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國家、中華民族的悲劇。
? ? ? 有人說“知足”是保守的世界觀,有礙于創新。朱載堉的生平給了我們新的啟示。養生與事業兩不誤,磨刀不誤砍柴工。他以當時76歲的高齡,為世界作出了無與倫比的成績,如果英年早逝,恐怕不會有這么大的成績。
? ? ? 最好的人生大概就是他這樣的吧:既有敏感的靈魂又有粗糙的神經,既有滾燙的血液又有沉靜的眼神,既有深沉的想法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詩意又有腳踏實地的堅定。經歷了長夜,守到了黎明,穿行過黑暗,還相信陽光,帶著強大的內心上路,臉上有樂觀的笑容,一路看山看水,習文練武學藝,走走停停。做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鐺鐺的一粒銅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