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音樂之聲》拍攝于奧地利。海頓、莫扎特、舒伯特,這些耳熟能詳的音樂家都產自奧地利,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被稱為“世界音樂之都”。在這樣的國度產生這樣一部經典歌舞劇,也就不足為怪了。以下是我2007年在大學期間寫的一個青澀而不失真誠的電影評論:
? ? ? 五年前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喜歡它。后來一直想找這張碟片,卻遺憾幾年來也沒碰到過。沒想到這次我的英文老師竟然拿這部影片用于我們的英文聽力材料,雖然如此,也可見我的這位老師是有品位的。(我后來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是很多大學英語教學的御用英文教學影片。)
? ? ? 瑪利亞是位見習修女,在眾修女眼里,是個不錯的“搗蛋鬼”,是問題少女。瑪利亞愛自然、愛自由、愛歌唱。修道院的紀律使她常常出錯。但修道院長對瑪利亞卻有獨到的理解,瑪利亞塵緣未了,她愛這個善良活潑的女孩,也最后推薦她離開修道院去做了家教。
? ? ? 羅倫撒先生曾經身為皇家海軍上校,養育了七個孩子,卻不幸喪偶,留下了七個孤兒。據說這些孩子們很不好對付,因為以前的家教并沒少請,其中最快離開的僅和孩子們待了兩個小時。瑪利亞的人生第一次“冒險之旅”,有些緊張害怕。瑪利亞對此開始是深有顧慮的,但最終說服了自己,迎難而上,她這樣的樂天派,信心是從來不缺的。但她也有原則,她告訴自己,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堅決,也是和善的。
? ? ? 瑪利亞為自己打氣,她一路高歌到艦長的家門口。當她看到鐵門緊鎖的深院,她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救命”。她像拯救者一樣從容地走了進去。艦隊長看到她的簡樸破舊的衣服很不滿,并當面指責她,瑪利亞卻滿不在乎,而是很自然地說自己的衣服送給了修道院的窮人,她沒了可換的衣服,但她自己會裁衣服。
? ? ? 當上校用口哨喚出他的孩子們時,瑪利亞更是大跌眼鏡,果然是皇家海軍的紀律。孩子們在哨聲里迅速集結排隊來到他們父親的面前,四歲的咯塔兒由于緊張在出隊報名的時候竟出了小小的失誤,她也是最配合家教,最聽話的一個。她多么需要一個媽媽,她在第一次見瑪利亞,便直言自己喜歡她。
? ? ? 孩子們并沒有問題,上校很清楚這個,但除了他獨斷的“紀律觀”,他也沒有好法子。他愛這些孩子們,但并不知道怎么與孩子們相處,或者講,他放不下一個軍人、一個長者的尊嚴,打不開自己和孩子們之間的壁壘,直到瑪利亞的到來。
? ? ? 瑪利亞堅決不肯用口哨管理孩子們。但孩子們并不為所動,依舊往她口袋里塞青蛙、在飯桌上捉弄她。直到一天夜里,長女偷偷約會回來,從瑪利亞打開的窗口爬了進來,她請求瑪利亞不要聲張出去。瑪利亞許諾了,但需要和她談談。這是雷雨夜,一聲巨雷聲響,最幼的咯塔兒徑直跑到瑪利亞的懷里,接著女孩們都跑過來了,而男孩們出現在瑪利亞的門口時則說想確認姐妹們是否在害怕,可見孩子是很聰明可愛的。但隨著雷聲,孩子們一致都趴在床上,暴露了男孩的“騙局”。大家都聚集在瑪利亞的床邊,瑪利亞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戰勝恐懼,也將歌聲笑聲從此帶入了這死寂的深宅。
? ? ? 以上是8年前寫的一個影評,我現在才發現,原來當時在課堂上只看了影片的一半。《音樂之聲》時長近3個小時。劇情的后半部分融合了更多的情懷,瑪利亞和上校醉入愛河,鐵血軍人上校拒為納粹服役,他的家庭在納粹的監控下借家庭合唱團參加比賽之機,最終在麥老伯、修女們的幫助下,翻越阿爾卑斯山,踏上了異國的逃亡之路。該部影片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寫下了奧斯卡獲獎影片歷史性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