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北農集團的緣分源自成都之行,那次我們十幾個人被派去成都參加《六項精進》研討會,在空巴晚宴的分享環節,所有參加這次學習的大北農員工集體向大家展示了大北農的企業文化,說實話,有些震撼。后來才知道,四川大北農每一期都會派一部分員工參加,而且大北農是貫徹六項精進、阿米巴經營、會計七原則等很好很全面的一家上市公司,從領導到員工的語言、行為、思想都無處不體現著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從成都回來后,與六項精進的緣分開始了,與盛和商學院的緣分開始了,我們作為六項精進的受益者,便發愿讓更多的云南人從中受益,于是,云南盛和孰的籌備成了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六項精進昆明專場第一期如期舉行,反響熱烈。而今,第二期正在招生,云南大北農積極報名。于是我們有了這次三家公司的全部管理層開四輛車到云南大北農交流的機會。
云南大北農內部所有同事之間都稱“老師”,無論領導還是下屬,無一例外。剛下車,我們還得到一條禁令:禁止抽煙,公司的規定是誰抽煙誰離職。后來,云南大北農總經理韓忠偉告訴我們,誰抽煙誰離職成了行業里大北農的的標志,也是他們的驕傲。
作為一個新聞系畢業的人,有著專業的敏感,在此分享一下與韓老師交流過程中的收獲。分享是一種美德。
說來緣分真奇妙,韓老師恰好跟我是老鄉,老鄉到我們竟然是一個縣的(河南省商丘市睢縣),鄉鎮的距離也只有20公里左右,雖然沒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場面,但是還是感覺分外親切的。
韓老師至今仍然有記筆記的習慣,每一個筆記本都會寫這樣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盈利是真本領,成長是最關鍵。
一個企業最關鍵的是人,這個世上沒有倒閉的行業,只有倒閉的企業。但是經營企業不能盯著問題,一定要盯著發展。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都不可能不存在問題,但我們的關注點一定要放在發展上,創造價值。很多公司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就像前段時間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表演努力。這其實跟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和文化是緊密相關的。云南大北農從最初的十個人發展到300多人,而后經過優勝劣汰剩下現在的100多人,都是大浪淘沙的結果,所以工作氛圍非常積極。大北農的員工非常穩定,工作一年以上的人都不想再離開。韓老師非常注重個人成長,他打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方:男人是樹,女人是藤。倘若這棵樹一直在成長,而藤跟不上腳步,那么遲早有一天,會有更茂盛的藤攀附在樹上;倘若樹一直停留在一個高度,而藤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那么也終有一天它會找到適合它的大樹。同理,公司是樹,員工是藤,公司和員工同樣要一起成長,不然,淘汰和離職在所難免,這是市場競爭法則。
我們常說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口袋,感受著韓老師帶給我們的激情,就能夠更深刻的理解這句話:原來千萬老板是這樣煉出來的。他自己非常重視狀態的體現,無論在哪里,在什么場合,你都能看到一個激情四射的他。“去企業學習,要學習企業領導的狀態”。
人一生大概有三個圈子:同學圈,親情圈,同事圈。處理好這三個圈子里的關系,也需要智慧,今年他們高中同學20年聚會,校長和部分老師也到場了,到場者每人出100塊錢,剩下的所有費用韓老師包底。小時候家里很窮,是親戚當中最窮的一家,現在韓老師事業有成,成了家族中最富的一個,這中間雖然品嘗了人間冷暖,但他依然懂得如何處理這層復雜又簡單的關系,親人因窮借錢那么五萬封頂,但是如果是得急病重病,那么必須傾囊相助,他嚴格踐行“救急不救窮”的至理名言。他最珍視同事圈,同事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的,甚至需要20~30年的時間一起經歷風雨。他2000年大學畢業,畢業就進了大北農,至今17年之久。“我到現在為止最愧對的是父母、老婆、孩子,唯一不愧對的就是大北農,我把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大北農,當然大北農也回饋了我物質和成長。”老婆有事會調侃他:“我發現你啥都不會,只會給我做工作,希望你不要把家當成公司。”
韓老師非常看重員工的人品,尤其是孝順這一品質,提倡愛父母要勝過愛孩子。而且,在孝順父母方面他有自己的見解:給父母錢是小孝,守在父母身邊是中孝,干一番事業讓父母引以為傲是大孝。他還總結了人應當在三方面花錢不眨眼:孝敬父母,學習,結交知心朋友。得到不一定幸福,付出才會幸福。
六項精進告訴我們:工作即道場。韓老師也是六項精進的實踐者,他把工作當成旅行,去享受工作,他認為工作要達到的境界就是身累心閑。當然人生難以避免遇到煩惱,那么消除煩惱亦是有方法的:
1,找比你厲害的、正能量的人交朋友
2,多讀圣賢書
3,讓心靜下來
最后,韓老師的話與君共勉:把過去交給垃圾,把未來交給上帝,把現在交給自己。以終為始,以明天定今天,以未來定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