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群里聊天時,常常看到這樣的求助:“各位媽媽,我們家寶寶夜里睡覺總是驚醒出汗多是不是缺鈣啊?”
一歲體檢時,醫生頭也不抬的問道:“每天補充魚肝油嗎?你們孩子肋骨外翻,需要補鈣啊!”
小區溜娃時,遇到阿姨大媽指著孩子就說:“你們家孩子都枕禿了,肯定是沒補鈣吧?”
睡覺不踏實,出汗多,肋骨外翻,枕禿真的就是缺鈣嗎?如果真的缺鈣了,需要如何補鈣呢?今天小麻花就和媽媽們一起來聊聊補鈣這個磨人的小妖精。
首先我們來看看上文中所提到的一系列癥狀真的是由于缺鈣引起的嗎?
1、嬰幼兒睡覺不踏實,頻繁夜醒
嬰幼兒睡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冷了,熱了,餓了,大小便了,不舒服了。六個月前可能是腸絞痛,大一些可能是大腦跳躍期,大運動發展期等原因導致睡眠倒退。因此對于真正的“睡渣”寶寶,我們需要學習的是睡眠知識,而不是糾結孩子是不是缺鈣。
2、枕禿
嬰兒從出生起就多是躺著的,由于頭部易多汗,又常與枕頭的摩擦,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枕禿。孩子大了以后多趴著,頭部少接觸枕頭,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3、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就是孩子平躺時,最下緣的肋骨超出身體外緣。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會有輕度的肋緣外翻,特別是比較瘦的孩子。它的成因是孩子從臥位到站位的重力改變,還有隔肌牽拉胸11肋骨。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一般到3歲,這一癥狀基本上都會消失。
4、出牙晚
乳牙一般在4-10個月左右萌出,也有的寶寶一歲左右才萌出,這主要和遺傳有關。
5、出汗多
嬰幼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更加旺盛,因此出汗多屬于正常現象,另外穿的太多,蓋的太厚都會多出汗。
因此,無論是睡覺不安穩,枕禿,肋骨外翻,出牙晚,出汗多等等情形,并不是判斷孩子缺鈣的依據。
二,微量元素檢測,骨密度檢測都說寶寶缺鈣?
人體內的鈣只有1%進入到血液中,因此判斷寶寶是否缺鈣,要綜合全血鈣,血磷,骨堿性磷酸酶,骨礦物質等方法來綜合判定,僅靠一次微量元素檢測不能妄下定論。
骨密度,代表的是骨骼內鈣質沉著的程度,由于嬰幼兒處于快速生長發育期,骨頭在生長發育中必然會出現空隙,這樣才能保證鈣質能夠吸收進骨骼。骨密度偏低反而代表身體在正常吸收鈣質。因此骨密度檢查沒有實際的臨床意義,國際上甚至沒有嬰幼兒的骨密度正常值,另外測試的部位不同,使用的儀器不同都可能造成誤差,所以依靠骨密度檢測來判斷寶寶是否缺鈣也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因此,如果僅憑常規體檢時的微量元素,骨密度檢測就斷定孩子缺鈣是不準確的。如果家長真的懷疑孩子缺鈣,需要咨詢專業醫生,做更加專業更加有針對性的檢測。
三,可是上面說的這些癥狀我家孩子都有,微量元素和骨密度檢測也說缺鈣,那我怎么判斷孩子到底缺不鈣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每天到底需要攝入多少鈣,這些鈣從哪兒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鈣攝入量如下:
0-6個月嬰兒:200毫克/天
7-12個月嬰兒:250毫克/天
1-3歲幼兒:600毫克/天
奶制品是最主要和最高效的獲取鈣的方式
對于0-6個月嬰兒,推薦鈣攝入量為200毫克/天,而母乳含鈣約為34mg/100ml,一天600ml的奶量就已經可以滿足寶寶對鈣的需求。再說配方奶,國內貨架上的配方奶粉含鈣量大概是一段49mg/100ml,那么一天400ml的配方奶也能滿足寶寶對鈣的需求了。而實際上0-6個月嬰兒的推薦奶量是800-1000ML,所以只要奶量充足,那么就不會出現缺鈣的情況。
那么對于7-12個月嬰兒和幼兒來說,推薦奶量是600-800ml,但是膳食指南里的建議鈣攝入量卻提高了,那么如何保證嬰幼兒攝入足夠的鈣質呢?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普遍開始添加輔食了,這就開啟了獲取鈣的第二條重要途徑:高鈣食物。在保證奶量的前提下,多攝入高鈣食物,雙管齊下,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寶寶缺鈣啦。
奶酪,酸奶,豆腐,芝麻醬,深綠色蔬菜等都是高鈣食物,例如,14克奶酪的含鈣量約為100毫克。50克豆腐的含鈣量約為200毫克。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合理添加,就不怕寶寶會缺鈣咯。
那么新的問題來了,家有吃貨一切無憂,家有飯渣如何是好?對于不愛喝奶不愛吃飯的寶寶來說,鈣攝入不足是必然的結果。那么這種現實情況下,就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及時補充鈣劑,確保寶寶身體的健康發育。
四,吃夠鈣就不會缺鈣了嗎?我們還需要VD這個小幫手促進鈣吸收
VD對于人體的作用是促進鈣吸收,如果缺乏vd,那么鈣的吸收率就會大大降低,也會大大增加缺鈣的風險。我們通常所說的佝僂癥實際上就是VD缺乏引起的骨骼發育不良,而非我們傳統認知里的缺鈣。
由此可見補充VD于預防佝僂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VD則需要通過vd制劑來獲取。主要原因是:
① VD是母乳中唯一比較缺乏的成分
② 雖然太陽直射可以促進體內VD的生成,但是六個月內的嬰兒不能接受嬰兒直射,會增加日后罹患皮膚癌的機率。而哪怕是六個月后可以接受陽光直射的寶寶,我們仍然需要采取適當的防曬措施來保護寶寶嬌嫩的皮膚,而這些防曬措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VD的生成。
③ 雖然動物內臟,深海魚等食材均含有VD,但對于嬰幼兒來說,這些食材的攝入量也非常有限,僅僅依靠飲食,是很難攝取到足夠VD的。
因此,對于母乳寶寶來說,需要從出生后15天開始,每日補充VD,推薦補充量為1歲以內嬰兒為400IU/天;1歲以上嬰兒為600IU/天。對于0-6個月的純奶粉喂養寶寶來說,如果每日奶量達到1000ml左右就基本攝入到了足夠的VD,不再需要額外補充。而對于6個月以上,配方奶量達不到1000ml的寶寶來說,則需要根據所喝的配方奶的VD含量以及寶寶的奶量計算是否需要額外補充VD以及需要補充的量。
五,市場上有VD還有VA+VD,我到底該怎么選?
一般推薦只服用VD即可,因為VA在日常的飲食中很容易獲取,不需要額外補充,因此更加推薦選用單純的VD。但是選擇了VA+VD制劑的媽媽也不必恐慌,只要按照使用說明書推薦的量服用,不過量,就不會有什么風險。
六,就算我家寶寶鈣和VD都吃夠了,我就是想補鈣,補鈣才能長高啊!
1.鈣并不是補得越多越好
如果每天攝入的鈣超標,就會引起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多余鈣質在體內的沉積,不但滿足不了長高的需求,反而會影響骨骼的健康發育,還會影響人體對鐵,鋅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2,補鈣和身高沒有直接關系
寶寶的身高主要取決于遺傳,同時也受到飲食,運動,睡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想要寶寶長得更高,營養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遠遠比補鈣有用的多。
七,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佝僂癥的明顯癥狀,該怎么辦?
如果在確保寶寶在獲取了充足的鈣和VD的前提下,仍然發現寶寶出現了多個佝僂癥的癥狀,比如顱骨軟化,前囟門閉合延遲,頭顱畸形,大運動發展嚴重落后等,那就應該趕緊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進行積極的確診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