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上小學,突然變得愛畫魔鬼,擔心他自閉,怎么辦?
1.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子愛畫魔鬼,或者畫的主色調變成深色,就是孩子心理出了問題。孩子的畫風會隨著成長而改變。我有個6歲的學生,自從看了《沉睡魔咒》之后就特別愛畫惡龍,說覺得特別帥。
2.不用擔心孩子畫面的轉型是因為患了自閉癥。從年齡上看,兒童自閉癥的發病大多在3歲以前,如果孩子7歲正常升入小學,后面自閉癥的可能性并不大。
3.從畫面上來看,自閉癥孩子的繪畫更加極端,可能是非常狂躁(比如只用一種顏色的筆動作夸張地亂涂);也可能極其平靜(比如動作慢,但卻反復涂大面積的海洋或天空)。相比之下,畫魔鬼反而體現孩子畫畫時有理性、有秩序,并不是患了心理疾病。
4.比起畫作本身,你更需要關注孩子繪畫的過程,以及孩子講述的故事。在孩子畫深顏色的公主裙的時候,不妨平心靜氣地問問孩子:為什么公主今天穿了黑裙子呢?在孩子畫惡魔的時候,問孩子:這個魔鬼是什么啊?為什么畫這個呢?畫里講了什么故事?
孩子有可能之前不知道魔鬼,在學校從小朋友那聽說了魔鬼,就開始畫。深色畫在白紙上,其實更有沖擊力。孩子很可能更享受新的表達方式。
5.也有另一種可能:孩子剛上小學,接觸到了全新的環境:老師、同學、課堂內容等。這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挑戰,從家庭到校園,失去了家人萬般小心的呵護,孩子需要自己面對老師和同學。這帶來了壓力,他用這樣的方式來發泄排解。
6.《浮士德》里的魔鬼給人力量和保護,孩子有可能通過畫深色和魔鬼來給自己打氣。如果孩子在新環境中略顯吃力;或者同學之間相處不和睦,通過繪畫來宣泄情緒;當然,我們也不排除老師管理嚴厲等方面的可能。
7.如果孩子將這些意象指向具體的人,比如提到學校老師、同學等如何如何,那你可能要循著這些線索,去找到背后更深層的原因了。
8.我建議你在平時,就多借著畫作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比如:這畫的是老師嗎?魔鬼在干什么?用畫面和孩子溝通,比簡單地問:在學校和同學關系怎么樣?老師教了什么?要具體很多。
9.畫面是對環境的反饋。從幼兒園到小學,新的成長環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而這個轉變,通過畫的內容和色彩體現出來。雖然適當的挫折,是成長經歷中的必經之路,但如果讓你很擔心孩子的狀態,那不妨和老師一起尋求解決方案,或者找兒童心理咨詢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