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紅利大家應該都有目共睹:
很多上班族,下班靠寫作,月入上萬,經過幾年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出書、演講培訓,逆襲翻盤,找到人生的第二職業,成功轉型。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開始涌入自媒體的浪潮,它不僅解決了大學生的基本生活開支,還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實踐經驗和個人成長。
自媒體的紅利從來就沒有消失,它從最初的青澀開始走向成熟。
而那些觀念仍停留在最初自媒體剛發展階段的創作者,如果不做出改變和創新,就很難再繼續存活,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V并沒有走到最后的原因。
在競爭激烈的當下,還涌入了不少專業機構以及有團隊的創作者加入,普通人如何在自媒體的浪潮中脫穎而出,保持日更似乎就成為了一種標配。
那么,對于很多新手來講,下筆都困難,又該如何保持日更?
下面來講一講如何365天都有東西可寫,而且不空洞。
開始寫作之前,先學會搜集素材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中曾提到過,當你以寫一本書為目的去收集素材時,你對素材收集的目標就會很明確,而且往往因為目標明確能夠收集到大量出乎意料的素材。
想要成為一個自媒體寫作者,每年365天,每天都可以靈感迸發,需要具備這兩種能力:
a.素材積累
靈感來源于日常,在生活中,我們要有意識的積累素材,從你身邊的人、事、物等身上發掘價值和痛點,對素材保持高度的敏感。
b.素材查找
互聯網信息發達的時代,想要了解什么知識或者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強大的搜索引擎或者各大頭部網站進行查找和搜索。
具備以上兩種能力后,下面來介紹一下搜集素材的具體操作方法:
1.新聞熱點
利用好熱點新聞,一般會給文章帶來很大的流量,前提是你的文章要觀點鮮明,角度新穎,三觀正直。
追熱點,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領域去追,如果你是做教育的,你去追了一個娛樂明星的熱點,就會顯得格格不入。
粉絲關注你,一定是因為你做的教育內容有看頭,如果想看娛樂新聞,那直接關注一個娛樂大咖豈不是更好。
不過追熱點它有一個弊端,就是時效性,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或者過了時效性后再發出,那這個熱點已經不具備價值。
2.影視資料
我們平??吹碾娨晞 ㈦娪?,很容易找到其中的觀點是什么,并且痛點明顯,寫觀點文,這是非常好的素材資料。
如果能追上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電影,熱度可能會更高。
3.名言金句
有時候,一句名言金句可以成為文章的點睛之筆,尤其是放在末尾,起到了升華的作用。
平日里,我們可以從書籍、碎片信息、演講等渠道,搜集一些名言金句,為日后更文增添色彩。
4.講故事
大家對說教類的文章可能并不敏感,如果能有幾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和故事,就會讓文字顯得生動易懂,富有真實色彩,更容易帶入讀者的情感和共鳴。
這些故事可以是你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你周圍朋友遇到的事情,或者是名人的故事等等,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聽到或多或少周圍的人和事,有意識的把它們記錄下來,積累素材。
5.對標賬號,同領域作者
如果還是不知道寫什么,你可以去找一找同領域的作者,看他們都在寫什么,然后從中提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注意噢,這里是提取靈感,不是照搬照抄。
通過靈感的提取,你可以從其他的角度去論述和創新這個觀點,一定要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總結,原創出來的文章,才有可能獲取到更高的推薦量和閱讀量。
什么樣的素材,才是好素材?
了解積累素材的方法后,我們還要知道,什么樣的素材才是好素材。
1.有趣的
有趣的,好玩的,可以讓人感覺輕松愉快的內容。
看自媒體文章大部分人都是利用碎片時間,疲憊了一天也許只是想打開手機看看好玩有趣的內容,來緩解他們一天的疲憊。
2.有共鳴的
我們總是對跟我們有相同遭遇的人有好感。
能夠引起讀者共鳴,戳中讀者痛點的文章,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因為他們也想知道跟他們有同樣經歷的人,跟他們需要面對同樣問題的人,他們是什么樣的感受,又是如何解決和面對問題的。
3.有價值的
這個時代,時間顯得異常寶貴,很多人連碎片時間都不想放過學習知識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做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會讓讀者成長,給讀者帶來更多的價值和可能性,知識內容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追捧。
如何建立屬于自己的素材庫
素材千千萬,想要在寫作的時候快速尋找素材,就需要對素材分類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1.收集符合自己賬號定位的相關素材
首先,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定位和領域去收集相關素材。
比如我的定位是自媒體寫作,我會將我的素材庫分為幾大類:自媒體運營類,寫作類,然后再繼續細分。
自媒體運營類又分為:自媒體平臺規則與技巧,自媒體人的成功案例等等。
寫作類又可以分為:如何取個好標題,如何寫好文章,如何建立素材庫等等。
2.利用工具,分類整理
市面上比較主流的做筆記工具像有道云筆記,印象筆記,OneNote都很不錯。
我最近還發現了一個界面十分簡潔,而且還兼具思維導圖模式的筆記軟件——幕布。
它既有手機版,也有電腦版,可以賬號同步信息,平常有個靈感或者小的素材,我一般都用它來記錄,界面簡潔明了,干凈整潔。
排版簡潔明了,思維導圖展現
其實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信息過于龐大和繁雜,我們總是習慣把好的內容放在收藏夾里。
而現在,我看見有價值的內容,第一時間,我會先記錄下來,之后再分類整理,思考和總結,最終輸出成為自己的東西。
把別人的知識經過思考、總結和實踐,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