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How to read a book?》一書,加以整理而成。其中含有個人的理解,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謝謝。
每本書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讀者,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一本書出現在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讀者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來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了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1.略讀
2.粗淺的閱讀
3.分析閱讀
4.主題閱讀
接下來,就對每個閱讀層次做一個大概的描述。
略讀
在信息如此泛濫的時代,最困難的莫過于選書。因為總是有各種“大學生必讀書單”、“香港大學推薦經典書單”等等的書單不斷出現。這些書單中的書必然有它值得去閱讀的書單,但未必適合你。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選書便是閱讀的第一重障礙。個人的建議是根據他人或網站的推薦書單,對每本書進行十來分鐘的略讀,再決定是否要深入閱讀。
以下便是略讀的步驟:
1.先看書名頁,若有序則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
3.若有索引,則檢閱一番
4.閱讀出版者介紹
5.挑選與主題相關的篇章來看
6.亂翻,念一兩段,或則幾頁,不需太多
粗淺的閱讀
粗淺的閱讀正如其名,精華在于粗淺。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考。但要回答書的四個基本問題(也是書的骨架和靈魂所在)。
問題一: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些什么?
問題二: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問題三: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問題四:這本書和你有什么關系?
只要能回答出這四個問題,就算做到了粗淺的閱讀,也就可以繼續深入閱讀或者換本書閱讀。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適合在第二遍閱讀一本書的時候,采用的方法。這時候,你已經明確這本書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或是你喜歡的,那么就有必要跟深入的了解這本書,與作者形成更好的溝通。
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
????每本書分屬于一種種類,比如經濟、編程、教育之類。自己對書進行分類,對接下來的閱讀有很好的幫助。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3.按照順序與分類,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后,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來。
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者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每本書都有它誕生的理由,也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找出它誕生的理由,就能更好的理解這個書。
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
找到作者的寫作目的后,只是指明了一個方向。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去完整的描述寫作目的。
1.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2.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3.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4.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未解決,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
一般來說,到這,閱讀已經差不多完成了。第三階段更多地是批判性的閱讀:
1.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2.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3.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4.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主題閱讀
這一層次更適合那些寫作為生和要寫論文的人。這一層次,我只是掃了一下,在這便不多說了。
1.設計書目
2.確定書上章節與你的主題相關
3.建立中立主旨,界定議題,分析討論
4.確定以及完善主題含義
選擇一本好書與你相伴之外,你還需要閱讀好這么一本好書,否則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閱讀一本書,閱讀一本好書與閱讀好一本好書是截然不同的收獲。
想去更詳細的學習怎么閱讀一本書的同學,就去圖書館借來一看吧。這里,也附上下載地址:How to read a book?
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