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
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 黃芩 人參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掰)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劉渡舟
先有太陽病,后來出現少陽病,這個稱謂太少并病。心下支結比痞滿要輕,就是有點頂的慌,心下頂得慌,比痞悶好一些。比較而言,太陽病重,少陽病輕,所以稱為七表三里,這里就用了柴胡桂枝湯。小柴胡和解表里,桂枝湯調和營衛氣血,不太涼也不太熱,可以久服
胡希恕
少陽病不能發汗瀉下,但是并病的時候,可以同時使用,這是定法。這里是少陽與太陽并病,發熱微惡寒是表不解,支節煩疼也是太陽證,微嘔,心下支結是胸脅苦滿的另外一種說法。少陽不可發汗瀉下,但是有表證,同時用藥是可以的。
這里柴胡桂枝湯是各半湯,就是小柴胡和桂枝湯各取一半合方。
劉志杰
這是小柴胡和桂枝湯的各半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