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佳節(jié)了,為了不想在路上過節(jié),不少朋友提前請假,今天就坐車,回家過節(jié)。
廣東人過中秋,各地習俗不一樣,不過共同點都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齊齊整整,和和美美,吃月餅,賞月亮,其樂融融。
回家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每次回家,都有種脫下僵硬冰冷的戰(zhàn)衣的舒暢感。最熟悉不過的客廳,擺放著新鮮的蔬果,隨意穿著拖鞋、短褲,一邊喝茶,一邊看電視,一邊刷朋友圈。
每次回家,總免不了被母親拉著來聊家常。望著眼前逐漸成熟的孩子,母親滔滔不絕地將家務細事一一傾訴。歲月平添了幾分蒼老,也磨平了話語的棱廓,母子間的對話更像是久別重逢的朋友談心。
我的父親一向沉默多言,每次回家,她都只是一句,回來了。他似乎覺得眼前的兒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起碼能同等級對待,兩個大男人,也不會有什么好話題聊。每次他聽到母親問我工作情況,父親都來一句,孩子長大了,有分寸的。父親對我還是一如既往地信任。
當然我不是一個粘家的人,雖然老家距離廣州也不算遠。據(jù)我所知,潮汕地區(qū)的朋友就非常粘家,反正我認識的朋友,平時周末也回去,中秋國慶等節(jié)日必回,一直以來,往潮汕方向的高鐵票都非常緊張。
問到為何那么愛回家?
他們的回答如出一撤:回家,舒服。
常回家看看,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自從來廣州讀書以后,每年的中秋我都是不回家的。盡管電話那頭,母親大人催促再不濟就請假回來唄,提前回來應該不堵車,我都以麻煩為理由說不回家了。
整整7年了,中秋節(jié),我都是在廣州,一個人或者和朋友一起過。
有個觀念一直植入我腦海:年輕人出外奮斗,多掙錢,以后就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了。
不過現(xiàn)在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時間是相向的,它拉長了我的年輪,同時亦會加速父母的衰老。
今年,母親電話那頭一如既往地催促:錢是掙不完的,你有時間就回來吧。
鐘聲響起歸家的信號,我拾起行囊,朝著家的方向,大步流星地走去。
實在無法回家的朋友,一個電話,也能溫暖父母心。
家,永遠都是最溫暖的港灣,愿這土地里,大家團團圓圓,中秋節(ji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