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準確說是解決商業競爭中的一種思路與觀念,當然,無數企業使用后,毋庸置疑其是有效的。定位并不是全部,仍然有在商業競爭中未能觸及的方面。但就其理論而言,已經非常具體而系統了,可見此理論已經發展得很為成熟
與其說,定位是一場強調對顧客心智資源掠奪的思路,倒不如說是對企業提醒關注顧客角度的強調。定位是對商業“永久不衰”的準則:顧客就是上帝的深化與具體。相信所有的經商人員對此定理一定頗為認同,但是一旦深陷其中,與顧客就是局外人與局內人的差別了。企業作為局內人,一心想著如何讓更多并持續的局外人購買自己的產品,使自己贏得更多的利潤,從而使自己的企業得到長足發展。局內人往往會把問題復雜,久而久之甚至偏離一些方向與準則,繼而在商戰中生成錯誤的或失誤的判斷。說得直接一些,就是企業不再關注或不那么深切的關注顧客了。關注顧客并不是僅僅是消費環節的過程。
定位是顧客就是上帝的深化,僅僅是抓住其角度:始終從顧客入手,從顧客的心智入手。人是思想動物,五官感覺最終都是匯入大腦。顧客就是上帝,也就是顧及上帝的喜怒哀樂吧。
幾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就生產制造商而言,質量問題不再是拉差距的方面,除了那些不負責地為利潤,有目的的行為外。優質的產品,大多的企業都能做到。但是,質量不管在何時,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企業的長足發展,產品質量是其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在定位一書中并沒提及質量問題。或許確實,時代的發展,大多數的企業都有能力解決質量問題。定位給企業帶來的是:以非常迅猛的速度進入市場,并極快進入顧客的心智,即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質量問題突出,在顧客嘗試后留下的是遺憾甚至失望,顧客的第二次購買也就不可能。第一次購買多是嘗試與新鮮,第二次的購買數據才能較有效體現其真實性。
再者,對顧客而言,顧客已經有較強的購買力。顧客有資金實力并也愿意嘗試一些新的產品這也是當代新企業新產品能實現奇跡的一個原因。最后,正如定位一書中所強調的:在我們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里,當下游戲的名字叫定位。這句話至少說明另一個問題:定位并不是萬能的。在過去傳播媒介缺乏速度緩慢的年代,定位也就顯得寒磣難以入目。過去產品少,企業也少,新產品新企業的可能也少,競爭難以形成,像現今激烈競爭的場景也不容易出現。定位就是解決競爭戰中的策略問題。頗為幽默的是,我們對競爭對手咬牙切齒,一心想把競爭對手壓制下去,但是定位卻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顧客的心智。定位并不希望我們與競爭對手正面廝殺,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反倒給其他競爭對手有可乘之機。這不禁是揭示某種現象: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能保持頭腦清醒,有效避免盲目競爭的企業并不多。定位理論在中國各經理人中頗受歡迎的一個原因,怕是對這種現象的共鳴吧。對與競爭對手的競爭給出一個明確的方向、原則、理由。
任何一位顧客立足于當代社會的消費圈,各種產品、品牌、企業、廣告、宣傳如一張密密的網包圍著顧客。每個產品都使勁全身解數想讓顧客選擇自己。而顧客來說,選擇或許是挑剔的,只有那些能急所需(或者能滿足某種潛在需求)的產品才會被選擇。采用定位理論的產品猶如網中的一支箭,直擊顧客。
定位就是補顧客心智中的空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智空位都能補。就比如,顧客在選擇那家公司或產品去火星或月球存在空位,即使公司實力強大,補了顧客的心智空位。但是企業仍然難以發展,顧客需要去火星嗎?再者,顧客有能力支付這筆昂貴的代價嗎?即使有,又有多少呢?在滿足顧客需求(或潛在需求)、顧客實力,以及公司較多盈利的前提下,按定位理論,滿足顧客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