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現代人,孤獨是常態。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周日午間小憩,打開喜馬拉雅,故事里的女孩說,我一喝酒臉就紅,卻沒有人把我的酒換成飲料。
?總是感冒,都說讓我吃藥,卻沒有人把藥送到我的面前。
?不愛吃飯,總有人告訴我吃飯,卻沒有人一直陪著我吃下去。
這大概就是現代人覺得孤獨的常見表現,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有朋友跟我說,身邊人聚在一起吃飯喝酒還能笑笑鬧鬧,一談及理想就得不到理解找不到共鳴,他覺得特別特別孤獨。
聽起來特別喪,其實不然。
我曾經是孤獨的,現在的我是孤獨的
我曾經是孤獨的。
我的高中因為某些原因開始遠離群體,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甚至周末出去玩也是一個人。這里的孤獨是指獨身無伴。
現在的我是孤獨的。
現在的我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文,看自己想看的書,做自己想做的事。這里的孤獨是指一種完整的精神狀態,擁有自我的態度,獨立且自由的靈魂。這種孤獨,恰恰印證了獨立自由的態度。。
適度的孤獨是好的
孤獨不只是無人問你粥可溫,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是最近讀完一本好書卻能獨自領會其中的奧秘,是聽到一段美妙的韻律卻能自己琢磨其中的韻味。
我不記得是誰提出來這個觀點的,但我清晰的記得“自處”,學會和自己相處。
通常我和自己相處的方式是看書,聽民謠,夜晚散步。看書讓我學會思考,民謠使我學會聆聽,散步讓我靈魂慢下來。
我敢在你懷里孤獨
一年前我看劉若英的「我敢在你懷里孤獨」。書里記錄了奶茶和先生的生活狀態,他們彼此相愛,卻又是彼此孤獨的。
先生在書房工作,奶茶在沙發看書,沒有一個眼神的交匯,也沒有一句言語的交流,卻可以用歲月靜好來形容。
最初被書名吸引,看完之后對孤獨有了全新的理解,以至于我現在決定要不要談戀愛的先決條件是相處舒服。條件很簡單,卻又很難。
人越大,獨處的時間就越多。
大學可以說是可供自由支配時間最多的階段。時間很多,卻也很沒價值。
學會思考,學會自處,學會自己與自己的溝通,不要凡事依賴別人,他們或許陪得了你三五年,但誰都不能保證可以陪你一輩子,只有自己可以。
不要再打著孤獨的名號無病呻吟,把喝酒的習慣改成喝水,多運動不讓自己生病,不要把自己活成電影里哀怨的女配角,而是盡力活出女主角的璀璨人生。
人這一生,孤獨是常事。
其理解,取決于你對待它的態度。
靈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