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村出來的菇涼,從小就不愛占別人便宜,更不貪心,堅信靠自己腳踏實地,勤勞肯干才行,一直覺得社會險惡,騙子多,但只要沒有貪心,沒有快速暴富的想法就不會被騙。
單身時身邊很多姐妹都很現實,就想找個有錢人,而我找對象從來不看經濟,只看人品和潛力(我嫁的是窮小子,但是潛力股)即便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我也沒有揮霍奢侈,只是該花的不手軟,不該花的完全可以抵制誘惑。
打車我會多給一兩塊錢,買菜不討價還價,家里叫工人做苦力活時,有時候覺得比行情價高點,也不還價,走時還送點吃的喝的,道聲謝謝!
某天跟媽媽聊天,聊到價值觀的一些話題才幡然醒悟,原來媽媽幫我建立了這么正的價值觀。我說我結婚時你怎么不反對啊,這么窮,她說窮沒關系,他人肯上進努力未來就不會差。
回想一下過去,媽媽確實價值觀很正,我們家也窮,可媽媽買菜從來不挑肥減瘦,不討價還價,她說人家賣菜起早貪黑,太辛苦了,家里請別人做苦力活時,吃的喝的熱情招待,工錢人家說多少就多少,從不對比,她說人家干苦力活,很辛苦,寧肯多給不能少給。
媽媽一個農婦,對消費方面即勤儉又前衛,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該花的錢不能省,不該花的錢沒必須花。比如打車,她覺得貴,還是坐地鐵好,但有必要時她就不會省這個錢,食物她要買吃的安心的,哪怕貴點也舍得,但買衣服她就要買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