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專注力三原則
1.明確目標
游戲都有明確的目標,像憤怒的小鳥,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小鳥,打到盡可能多的豬。俄羅斯方塊,就是方塊從屏幕上掉下來的時候,盡可能多地消掉它們。而且大部分游戲還生怕目標太大、太遠,又在里面設置了小目標,就是給你積分,給你小禮物等。
這樣你每時每刻都有個小目標,就是當前這個動作要拿到最好的分數。這樣一來,你當然會動力十足,全力投入。
你再看我們很多時候給孩子布置的任務,其實經常違反了這三個原則,就是目標不明確,所以難怪他不專注。比如說,你要孩子彈鋼琴,就不能只是說:“快去好好彈鋼琴!”你是大人,你明白這個任務的意思,就是要拿出鋼琴課本來,按照老師教你的進度,把上次學的譜子練得再熟一點,再預習一下下次要學的譜子。
可是孩子不知道啊!他不知道你說的彈鋼琴到底具體是什么。所以你要幫他分解任務,把那些小目標說清楚,你可以說:“來,我們練這個譜子。先從這個小節開始。先彈一遍聽聽。”這樣他才能有個明確的目標。
很多時候你覺得孩子不專注,其實是他不知道你想要他專注什么。如果你給他的目標不夠明確,他就會糊涂,孩子的理解能力跟大人不一樣。
所以要給他明確的指示,一次就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哪怕是你覺得很簡單的事情,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幫他把任務拆解開來,讓他每次專注一個小目標,這樣才容易集中注意力。
2.難度要和能力相匹配
我們再看看游戲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游戲的難度和孩子的玩游戲的能力相匹配。沒有哪個游戲是一上來就打大boss的,肯定都是先易后難,而且基本上都有過關的設計,一關比一關難,這樣就能保證你不會覺得太容易,玩一會就覺得無聊,也不會覺得太難了,玩一會就感到挫折感太強了,想放棄。你在不知不覺之中,水平越玩越高,那當然就越玩越喜歡玩了。
我們給孩子任務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問題。有些家長給孩子規定任務時,經常就是太難了,遠遠超越了孩子目前的能力,往往是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樣了,就要自己的孩子做到。
“哎,你來把這段鋼琴曲學一下!什么?太難了?有什么難的!你班上的小明昨天都上臺表演這個曲子了!他能做到你肯定也能做到!”你逼著孩子去挑戰太高的難度,結果往往就是,他在練習中找不到成就感,本來還有的一點興趣,慢慢被磨光了。
你在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時候,要注意觀察一下孩子當前的能力水平,通過看看他的反應就知道了,給他設定合適的目標。
怎么樣的目標才算最好呢?就是我們通俗說的“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就是正好比他目前的能力稍稍高一點點的目標。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最近發展區”,就是的確有點挑戰,但是努力一下又能戰勝這個挑戰,這樣的難度就是最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難度。
然后他達到這個難度之后,再提升一小步,就這么慢慢來,跟打游戲一樣,一關一關地來。忽然之間有一天孩子自己也會發現,“哇,我都這么牛了!”于是他從不斷地提升難度之間,找到了成就感,就更喜歡這個活動了,以后做起來也就更專注了。這樣就進入正循環了!
3.及時和全面的反饋
游戲的第三個特點,就是要有及時和全面的反饋。你游戲玩得是好還是壞,剛才那個動作對不對,你在游戲中立刻就知道,而且你立刻就能調整。
比如說你玩憤怒的小鳥,你一只小鳥彈出去,一只豬也沒打到,或者你玩俄羅斯方塊,一個俄羅斯方塊掉下來,搭成一個特別糟糕的形狀,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而且你知道下一次玩的時候,應該怎么做調整。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游戲在及時的反饋,大部分游戲都是時刻在給積分或者小禮物,這就能牢牢地抓住你的注意力。讓你做得好就特別開心,繼續加強,即使玩的不太對,也能夠立刻調整,后面趕緊改正了,這樣你就能夠樂此不疲。
很多家長讓孩子做事時,就是布置個任務,然后就把他扔在那里不管了。比如說孩子彈鋼琴,你可以這樣點評一下:“這一段彈得不錯,節奏比上次掌握得好!”或者,“這一段的指法還要注意,你看,手指要這樣。”哪怕你對鋼琴不太懂,你也可以做些粗略的點評:“我覺得這個彈得挺好聽的。”“嗯,這一段好像沒有上一次彈得好,不太順暢。”你看,這樣的反饋就比較具體而且及時,這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最怕的就是兩種父母,一種是只管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讓他坐在鋼琴前不動,但是對他彈琴的表現,卻沒有任何反饋。還有一種,專門只提供負面反饋,孩子彈得好,沒有表揚,彈得不好,就各種挑剔都來了,“你這個音符又彈錯了!”“你看你,這一段練了三遍了怎么還沒彈順?”
這種反饋是扭曲的反饋,只有對他哪兒做錯了的反饋,沒有對他哪兒做對了的反饋。這樣不但打擊孩子的士氣,其實也不利于他隨時利用反饋來進行調整,那樣很快就沒有動力再繼續了。所以,你的反饋不但要及時和具體,而且不要有太多負面的反饋。
我們今天講到達到心流,也就是最高專注力的三大步驟,我給了一個玩游戲的例子,我們從孩子喜愛的那些游戲的設置中可以找到達成心流的三個步驟。
我們知道經常經歷心流的人,專注力都很強,而且專業技能都很高。因為我剛才說了,你在心流里面就進入正循環了,因為專注,所以能力很快提高,因為能力提高,所以就更加專注。這才是由內而外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根本方法。
這三個步驟怎么用呢?
我剛才已經用學鋼琴的例子做了說明。現在我再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讓孩子做作業。
?
1.你要跟孩子目標具體化。
有些家長就是讓孩子往桌子前面一坐,然后就下命令:“給我做作業!”這個命令對于大人很好理解,不就是把作業一個一個地拿出來做嗎?但是孩子不一樣,他一想:“做作業……做一個手工,畫一幅畫,或者去跳繩,到底做哪個呢?”你看他坐在那里出神,你覺得他好像是注意力渙散了,其實是他自己困惑了,拿不定主意具體要做哪個。
所以,你需要幫他定目標,你可以說:“今天有什么作業?哦,有手工,有畫畫,還有跳繩。那你想先做哪個?不知道?那要不先做手工吧。我們來看看,到底要做什么樣的手工?”你就可以跟他一起研究一下手工的要求,幫他把這個大任務拆成小任務,你可以說:“哦,要用彩色的紙做一個小動物。那你要做什么小動物呢?小貓?好啊,我們來看看做小貓需要什么?”
2.為孩子挑選適度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要注意,你為他拆解開來的那些小目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如果孩子已經能自己做好手工小貓了,那你就不用管他了,讓他自己去做就好。如果他的能力還不夠,那你就只提供適當的幫助,讓他剛好能夠自己動點腦筋,就正好完成,那他會最有成就感。
3.在孩子做手工的過程中,你也可以適當地提供反饋
當然,這個反饋不能老是批評,比如有的家長很喜歡批評:“哎呀,你這個貓臉太扁了。”“你看看,這個眼睛畫成什么了,這不是貓眼,成狗眼了!” 最好的做法是,批評的同時,溫和的給孩子具體的建議,“你這個貓臉有點扁了,可以把它重新剪得圓一點嗎?”
最重要的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嗯,這個鼻子畫得特別像,鼻子是貓的重要特征,跟其他很多小動物都不同。”“哈哈,我覺得你這個貓額頭上的‘王’字很有創意,現在你這只貓就像一只老虎嘍!”
最后,我要再叨叨一下,就是這三個步驟不光是做作業,其他的事情,比如學游泳、下圍棋、讀書、聽英語,任何你需要孩子學會的任務,都可以用到這三大步驟。我相信你也可以舉一反三,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更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