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孔夫子再次發現了個權貴違紀事件,春秋時周禮已經衰微,孔夫子抱著過去的規章制度死死不放,只能徒呼奈何。
1、說明一個人的決心很可怕,哪怕他維護周禮的已經過時,但就維護禮的精神而傳文后世;
2、說明過時的東西時易世變,說不定又能綻放新的光芒;如儒、如禮。
3、權貴違紀,一直存在,也一直難以消除,因為權貴也是人,人性天然就有善惡之分,不能指望權貴一定都是遵紀守法的大善人,就猶如不能指望老百姓也一定是遵紀守法的大善人一樣道理。
原文
三家(1)者以《雍》徹(2)。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八佾注釋
(1)三家:魯國當政的三家: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后代,又稱“三桓”。
(2)《雍》:《詩經·周頌》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廟完畢撤去祭品時唱這首詩。
(3)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雍》詩中的兩句。相,助。維,語助詞,無意義。辟公,指諸侯。穆穆:莊嚴肅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八佾譯文
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在祭祖完畢撤去祭品時,也命樂工唱《雍》這篇詩。孔子說:“(《雍》詩上這兩句)‘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里主祭。’這樣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里呢?”
八佾評析
本章與前章都是談魯國當政者違“禮”的事件。對于這些越禮犯上的舉動,孔子表現得極為憤慨,天子有天子之禮,諸侯有諸侯之禮,各守各的禮,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禮”,是孔子政治思想體系中的重要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