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L老師:
癸巳年五月下旬下午一時許,適逢XX大學XX學院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中場休息之際,于走廊處,竟與老師“邂逅”。老師容光煥發,嫵媚姣好,見人常把眼睛,瞇成一條燦爛的線。這一幕,雖時光流轉,卻難以忘懷。一時間,心頭澎湃處,仿佛釀出一條不言而喻的情感灣流,曲曲折折,尷尬在記憶深處。個中感觸,需人細細體味,于是我當時,唯有俯首訕訕地笑。
回憶處,曾記得初時諸多同窗,于教學樓等待老師駕臨。時間漸以過半,唯講臺空缺主人。老師未曾謀面,我等苦苦守候。意興闌珊之際,遂閑書翻起。不多時老師蒞臨,宛如琵琶半遮面,雖姍姍來遲,卻終于閃亮登場。
老師后至,卻風采不減。聊聊數語,即令全場之嘈雜蕩然無存。環顧上下,一再說明行車過程之波折,言必稱與學院管理溝通不暢。老師化逆勢為順境之手法,著實令人嘆服。我等于后來學習生活中,老師曾多次向學生灌輸細節與理念,想來必定也應表里如一,躬身實踐。老師遲到已逾半晌,卻未曾有絲毫歉意于其中,只是將原委鎖定它處——這話想來可以諒解;然原因絕非關鍵,姿態方為重要。
老師若是自視與學生平等,自承失誤,意義必將深遠。由此向后推及,遙想不久前,某兩位同學考試遲到,其事后所經歷之不堪與波折,引人深覺遺憾。我自是認為:嚴謹規范,固然可表明老師法令森嚴,然則若能始終如一,亦能彰顯老師慎終追遠??上韧鈨商讟藴剩⑿胁汇?。老師于人苛刻,待己寬容。若非親眼所見,實難相信!
想當初每一節課均感詫異與困惑。老師治學方法之奇特,竟時時可體現創意與構想。唯有頑冥不靈如我者,悟性之低,終不能領悟其中于一二。您讓學生輪次作自我介紹,逐個兒在前臺講述授課流程;或是班級內分組,組內分區,區內劃片,片內選人,而后自行完成一篇學術論文講解;又或是,命同學各自扮演角色,飾演訪談情景。老師確實可愛,偌大莊嚴研究生院里,學術氣氛濃烈課堂上,回回上演素質拓展訓練,處處體現人文教學觀,這一切都很美妙。
可惟有一點:我實在無法從每一節課中,獲取任何連貫性、邏輯性、系統性相統一的學理知識,更無法在學習、吸收、反省過程中,有條理地把每一環節融匯進來;倒是您天馬行空之奇思妙想,波瀾壯闊之激情飛躍,樣樣翻新,處處難料,讓我于措愕之際,窮形盡相。實在為自身才疏學淺,深感萬分慚愧。
或許身為學生乃是原罪。仿佛據此您即可漫不經心,不必認真,仿佛據此即可無憑無據,理所當然;又仿佛聽您授課,是服用一劑大補中藥:安宮丸,亦或靈芝草之類,吃不好也吃不壞,舒筋活血,延年益壽,疏肺潤氣,清熱解毒,可以毫無原則地隨意嘗試。老師自詡為研究生素養塑造者,卻總是憑借著牤牛踏入瓷器店般地義無反顧,任性恣意,毫無顧忌地改換每一堂課之樣式。這樣說來,難不是有一點不負責任?
真實的理解正在于:老師對自己傳授的每一節課,多半未詳加準備,而每一道別樣風景之設計,都不失為一處障眼法;這障眼法,總可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這樣便可轉移喪失質疑能力的部分同學注意力,使其流連于課堂形態,或僅看重外在包裝,至此,老師虛空之底色,遂完好無虞。老師混淆視聽,以假亂真,難不成區區課堂上,亦有著久違了的權謀算計不成?
老師上課未嘗不歡迎氣氛高漲。因為環境之濃烈,正好可抵消冷場之尷尬??墒且残栌幸磺疤?,即:此種熱絡,必須由您親自主導,方可安心。而未經批準的熱鬧,突如其來的歡笑,假使老師未曾授意,或始料未及,我等必定被其中一則看似突兀詭異的理由,在劈頭蓋臉中傷得體無完膚,而且這樣理由的背后,也必定聳立著極為恢弘壯闊的理論性依據。
我想之所以如此,一則是掩飾老師領導角色缺位的寂寥,二則是對破壞既定潛規則的懲戒。老師課堂當真能夠嚴謹規范,應明確規定與章法;大家若違背課堂紀律,有法可依之下,咎由自取,亦怪不得他人。
然而我輩上課內心之疲憊,精神之憔悴,正在于這樣的規則需要執行的時候,忽然間倏忽不見;不必介懷的時候,卻猛然間騰空飛起。天地淼淼,雖也壯闊,卻實不知這其中規則,究竟何時奏效,何時可以忽略不計。
唯一的尺度,正在于老師內心之旦夕禍福、情緒之陰晴圓缺,方可決斷:寬容處,天地廣闊,任由馳騁;狹隘處,窮途末路,如履薄冰。于是乎大家進退失據,上課遂演繹成望聞問切般地小心翼翼,生怕逾越雷池一步。
老師不能紓解心懷,于學生點滴錯誤之際,常作過多解讀,且惱羞成怒上綱上線,顯示您見微知著、于一粒沙中管窺世界之本領。大家本已局促,卻還要在課堂,領受您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式地管理尺度,何其不幸!
初選導師之際,心懷期待,以為學術道路由老師引領,勢必幸甚。然名單一經公布,其中所不周全者,老師取之棄之,竟著實犯難。最終老師竟直言若干人等,能入圍絕非素質過硬,實乃勉為其難;更甚者,便是提出典型、顢頇比對。其中優秀者,大家自是于內心有所體認,不必刻意明示。
可您一意孤行,將選與不選,說得入情入理。可惜對于落選者,到頭來鏡花水月,無從回旋。自己獨對,仍難言羞愧;旁人面前,更是情何以堪。亦不知老師于內心,能否考慮萬全于一二;再者,老師言及其中優秀者,又豈不是無端為同學關系,系牢妒忌心結?雙方本屬善類,卻生硬被拖入矛盾漩渦,何其無辜!
老師本是學教育出身,于美利堅某克萊登大學榮獲博士頭銜,想來得功名久矣。倘若大學教師不算事業,以江湖心態對待也無妨:大家三年間彼此合作:一方借道教學,乘機上位;一方通過上課,混跡文憑。彼此心照不宣,你情我愿,想必也得過且過。考評時,履行程序與過場;答辯時,給予關照與提攜。大家相互眷顧,彼此幫扶,必能相安無事,平穩走過人生一段旅程,演好一出完滿的戲。三年間,也說不定心情舒暢。我輩當然愿意于畢業時一身清爽,神情泰然,講說老師昔日諸多風采。
可惜老師在我輩就讀時,于人才培養毫無誠意。聽聞小道消息,老師每次教誨,皆有詈罵相隨,不知然否。老師學生,各有千秋。十根手指,非一般整齊,此乃常理,更不敢奢望老師平等對待。有人冰雪聰明,有人勤勉踏實,有人練達精干,有人秀外慧中,此等優點,自不必說。
然周身無讓老師賞心悅目之處,是否即意味著,其人之尊嚴,可以肆意踐踏與凌辱?聽聞老師答辯之后,肝火怒盛,雷霆萬鈞,竟口不擇言。論文本是碩士畢業應有之義,如若老師當真欲求其學術成果,何不加以平日之功,悉心呵護,行精衛、愚公之能事?
又或,老師明知論文答辯不過一場鬧劇而已,何以如此認真、于師生緣分將盡之時,駭然作此蓋棺論定、作此令人難以挽回之評判?雖當頭棒喝,亦毫無助益。老師聊發神威,傷人若此,竟成學生一生夢魘;而今分別,猶惆悵忿然,實不知其人今后何以自處。
舊事閑談,其中多有冒昧,亦難言老師當初心跡。不過依稀還曾記得: 去年年初實習之際,偶然遭遇老師。其時老師身著樸素,宛若村婦,形貌隨和,笑語嫣然。于此可知老師,仍屬斯世凡人,與平日所觀,亦大不相同。
今日書寫此文,并非指摘老師言行于萬一。只是說,人生片段之不經意側面,往往裸露出最為真實的內在。價值混亂精神紛雜之年代,人人皆有難言之苦。想來縱為人師者,亦難能免俗。是故互諒之心,且應存之!愿您今后深切體味,表里如一,勿令后輩學人有所負累。
伏祈鑒察,且恕寬宥。
學生再拜,囑望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