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我還是那么討厭論述性的文章。看來這個貌似議論文的文章,我得讓它變得有血有肉了。(最近在寫中文文章時,不太喜歡新段落空兩格。空一行就一目了然了,希望大家理解下我偶爾的任性^_^)
晚上和一位老同事吃飯,聽他談了很多關于和前任老板的故事。聽起來有很多感激,但是卻讓我有些難過。故事的細節不便展開,不過這種情緒反倒激發了我創作的動力。接下來請聽我娓娓道來。
人際關系有很多種,比如說家庭關系,親密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客戶關系等等。精神分析大師曾奇峰說過,一切心理問題都是關系的問題,一切心理障礙都是關系的障礙。這里我打算先易后難,倒著和大家一同來探討關系里的世界。
從事銷售行業8年,先說說我眼中客戶關系。首先不得不提銷售技巧了,因為它是成單的必要非充分條件。第一次接觸正規的銷售技能培訓是在華爾街國英語。45分鐘左右要說服客戶花3萬多來學習英語,還是很考驗銷售技巧的。從初步接待,到破冰,挖需求,刺激客戶,到成單一氣呵成。如果一part不到位,客戶聽到報價后可想而知會有什么奇葩的反應。最常見的是客戶故作鎮定然后淡然地說錢不是問題,我得回去考慮下,說完轉身想走。其實我們都清楚說錢不是問題的客戶是因為他們還沒考慮錢這個問題。想溜,沒那么容易!
這里我想著重講一下刺激這一塊。用“刺激”來表述,好像還有些詞不達意,英文的“suffer"更加貼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適度的恐懼更容易讓信息接收者改變固有抱持的態度。例如算面大師說你會有血光之災,你就會心甘情愿掏出幾百大洋讓他幫你化解。我們在”找需求“的時候,挖得越深越好,而且一定要挖到客戶的痛處,比如說當找到客戶想通過學英語的原因是改變自己的命運時,絕對比那些只告訴你想通過學英語能看懂只有英文字幕的好萊塢大片來的更有用處。只要他最后想逃離,我們就用這些恐懼來”折磨“他。讓他們在雙避沖突中,兩害取其輕。
銷售技巧,正常人可以通過很多渠道得到鍛煉和成長,但是銷售關系不是每個業務員能把握好。很多老業務員喜歡把銷售過程類比成拍拖。 乍聽,好像很有道理:從相互有好感,到初步試探,然后纏綿熱戀,最后修成正果,正好類似客戶最初對工廠有興趣,安排拜訪,到頗有好感,然后相見恨晚,最后順理成章達成訂單。
接下來我來闡述下我對客戶關系的深層理解。首先,從人際關系的吸引上看,很多人覺得自信,美貌,談吐,技巧 ,談資,和客戶有類似的經歷最重要,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排在第一的卻是真誠。當然,并不是說其他的特質不重要,相反其他的點都需要做到位,比如即使業務員表現得再真誠,但是穿著邋遢,不修邊幅,工廠衛生讓人覺得倒胃口,那客戶第一印象就把該公司槍斃了。
真誠字面意思就是真實誠懇,以真實的自己來面對客戶,而不是假裝和做作,更不會只為了拿訂單而弄虛作假,over promise。商務談判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銷售員不是非得求著賣給客戶產品,而是給客戶各方位地展示和自己合作的優勢。真正能打動客戶的一定是業務員本人。只有客戶認可了人,才能接著談事。人居主位,事居次席。
同事關系也挺好玩的。很多時候大家覺著同事就是一座座孤島,看似就在眼前,內心卻相距甚遠。即使每天有說有笑,卻有可能是相見的最后一面。同時關系中最有意思的是員工和老板的關系。職場中人都會感覺和老板在一起時是最不自然的事情。有些人會緊張,有些人會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我們還得在后面家庭關系中追根溯源。
說到朋友關系,”狐朋狗友“很貼切地解釋了朋友關系的兩個關鍵點:一是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二是對等的社會地位。第一點很好理解,第二點可能會有人說”狐”狡詐,“狗”忠誠,他們怎么會地位對等呢?如果對這點不理解,那就很難看懂“無奸不商”"愛屋及烏"等矛盾型的詞語了。如果能看清楚兩個形容詞的對象性,那就不難理解了,我們評判事物的好壞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這點像極了我們的情緒。當外在事物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時,我們就會產生類似快樂的積極體驗,相反就會難過,憤怒等等。所以說“狐”和“狗”不是勢不兩立,只是站在了人性的兩端而已。
友情深入的程度往往和雙方自我暴漏的程度正相關。我掌握了你的把柄,你拽住了我的陰暗,那才能成為閨蜜,成為鐵桿哥們。所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權當是朋友關系的最高境界。
終于講到了大家最熱衷的親密關系。親密關系是指情侶或夫妻關系。我們在找另一半的時候都遵循一個相似性原則(美女和野獸可以看成是另類的相似)。我們總會喜歡和喜歡自己的一類人交往,所以當有人欣賞你,而你又欣賞對方時,那就一拍而合了。親密關系中最神奇的部分不是激情而是真正的愛情,因為它可以重新促進雙方人格成長。親密關系中有幾個重要的誤區想和大家探討下:
1.為什么有些情侶或婚姻給人感覺像仇人,但是仍然在維持?
說到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我父母的婚姻一直困擾了我二十幾年。估計在我還在母親的肚子里,他們就無止休地爭吵。母親喋喋不休,喜歡碎碎念,父親則惡語相加,兇神惡煞,并時常暴力威脅。小時候我一直想成為他們婚姻的拯救者,但是卻無能為力。這也是我為什么選擇從事心理咨詢的真正原因。在我潛意識里我認為他們的問題是自己造成的。現在在我看來,這種婚姻模式也很般配,缺乏性能量流動的婚姻,這些永無止盡的言語沖突,背后的動力,大家好好想想,應該能明白。
2.剩男剩女誤區;
社會的開放程度對定義剩男剩女有很大的不同,農村老家超過22歲,就覺得已經是大齡男女了;后來去了小城鎮生活,這個年齡被拉到了25歲;再后來在廣州生活了10年,這里的人30歲結婚是非常普遍的;再后來去到國外,結婚的年齡普遍在35-40歲。所以開放程度越大,人們結婚的年齡會相應地推遲。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事業心越大的人,心靈越解放的人,對原始家庭的束縛越越敢于掙脫。
除此之外,對于這些大齡男女們,如果這件事情讓你感到困惑,不妨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FT心理工作室還不錯哦:)),我相信你們的另一半一定會在和合適的時間出現在你的世界里。
3.明知道他(她)有另一半,但是我就是想得到他(她)的愛;
三角關系在當今社會是一個熱詞,前段時間我們的強哥也躺著中槍了。很多人說歐美對性更開放,很多國家都有合法的紅燈區,不過筆者認為中國人的性其實也很開放,雖然沒有合法的紅燈區,但是我想你們知道的!三角戀在中國好像格外盛行,原因是什么呢?
“缺愛--爭奪愛--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獲勝離開”
這個關系模式是三角戀中第三者的內驅力,如果在童年的俄狄甫斯時期父母沒能處理好夫妻與小孩間的這種微妙關系,會給小孩造成巨大的困擾,特別讓小孩挫敗,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成人后,這些小孩會在潛意識里去模擬這種爭奪的“獲勝感”,來拯救小時候揮之不去的童年創傷和挫敗感。
4.我為你犧牲了那么多,為什么你還背著我愛別人?
在傳統的親密關系中,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犧牲了,對方就因該愛自己。可是結果卻事與愿違,他(她)卻背著自己愛上了別人。為什么呢?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看起來被拋棄的一方是受害者,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為什么這些人總會以愛之名讓自己遍體凌傷呢?是本身有受虐的傾向還是在無意識中重復父母婚姻的悲劇?以此來證明愛情等于背叛。敢于自我犧牲的一方其實誤解了愛情,犧牲不全等于愛情,很多時候是因為你有自我犧牲的心理需求。你的犧牲會助長另一方的優越感。當你的犧牲換不回自己想要的回報時,你會把潛意識里的憤怒源源不斷地流露出來,而這種無止境的憤怒很有可能讓另一半無解,最終在別人的懷里獲得平衡。
5.我有精神潔癖,他(她)只要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情,我就和他(她)離婚,大不了出家,終生不嫁(不娶);
通常有這種想法的是女性朋友。他們的親密關系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就像眼睛里揉不得半粒沙子。這種想法其實是經不起邏輯上的推敲的。在步入婚姻之前,男女雙方很有可能都不是處男處女,那結婚前的這些性行為是不是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構成了“出軌"。有些人可能會拍著胸脯說,我就是處男,處女,你又怎么解釋呢?我只想說這樣你就虧大發了!哈哈哈!(開個玩笑)
其實有這種精神潔癖的人通常是極沒有安全感的人,而這種安全感的缺失是來自苦澀的童年。通常在沒有形成良好依戀關系的情況下,孩子都會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一旦親密關系中風吹草動,或者真有事情發生了,他們就會重新和童年不被愛的自己產生強烈的鏈接,并對愛產生絕望感和無助感,只能通過宗教來寄托自己對愛的需求,因為宗教不會主動背叛個人!
6.如果我是同性戀該怎么辦?
同性戀的成因在醫學,生物學,心理學上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筆者認為基因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體結構上,男女有驚人的相似性,通過現在高超的醫學手段,變性已經成為現實。
數據顯示我國同性戀人數約為2720萬人,我認為真實數據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驚人,因為有太多同性戀都是通過”正常婚姻"來庇護自己。但是這樣卻讓另一半成為自己的無辜的受害者。在這里我想呼吁社會多點理解和寬容,正是因為世界的多樣性,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無限可能。
勇敢地和家庭坦白,做最真實的自己,如果需要心理疏導,FT心里工作室會免費給這部分人群提供幫助。
最后講到家庭關系,我想在此處省去一萬字。太多的可以講了,三天三夜或許都讓人意猶未竟。這里我們就順著上段的疑問來舀取家庭關系的精髓。誰都不能否認,家庭關系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塊,如果沒有家庭,個體談何延續生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的就是家庭關系對一個人的影響的重要性。因為人的安全感和被愛的感覺都是在這個年齡段形成的,如果父母沒能在這段敏感期給到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那么這個孩子窮其一生都找不到幸福的歸屬。
接下來,咱們更深入地來分析下人類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活動機制很重要的一塊就是“聯想”。比如說看到橙色能讓人感覺溫暖,看藍色讓人感覺寒冷;看到白鴿會想到和平,看到骷髏會覺察危險。這會我的問題就出來了, 那看到老板,你會想到什么?這里得分女老板和男老板:)沒錯,你的第一反應就是父母。我們太熟悉我們的父母,當面對我們的父母,卻必須得拋開感情,從血緣關系轉變為利益關系是你說還能自然嗎?哈哈,只是開個玩笑,但是很顯然,如果我們懼怕父母,無疑我們定會懼怕老板和上司,因為他們都是權威的化身。
......
綜上所述,世間的一切人際關系都是起緣于家庭關系。如果想拿更多訂單,想交世間君子,想邀月下美人,想和同事冰釋隔閡,那就先好好愛你們的家人吧!先釋懷,才能騰出心里空間接納真正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