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優勢”中的早,只是在時間維度中的一個因素,而“早知道”所描述的更是從過去到現在的一個說法。“活在未來”才是我們要做,而且能做的事,站在現在往未來看,從現在出發,也就是“早”了。所以,現在的決定,現在開始積累正確的概念與知識,再加上復利的效果,在未來將是令人期待。
但是,從昨天笑來老師的文章中,認識到了“知識的利息”,這是自己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一個概念。而“知識的利息”如果是負數,那么加上復利效果之后,未來肯定是個災難了。但是更可怕的是,絕大多數的人,對“知識利息”的概念一無所知,甚至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當然也就無法察覺到知識與認知的“負利息”,會讓自己沒有洞察機會的能力,更會錯過了多少機會。
所以,大多數人也不能理解“知識就是金錢”的道理。結果就是隨大流,人云亦云。想要高收益,卻不了解背后的風險,周而復始,反反覆覆!
比如,近二年市場中的各類P2P平臺或是投資擔保公司,打著高額的利率,吸引不少所謂的“投資人”。我的一位朋友,更是在P2P平臺上將自己前幾年生意上的積累200萬投入在平臺上。結果就是領了二個月利息之后.......現在正透過各種渠道,想要回本金。
就如同笑來老師前幾周討論過的概念:投資的剛需是避險。仔細思考金融的本質,金融的本質,是”風險買賣”。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或者是科技金融,或者任何一種”新金融”都應該基于更高效的”風險買賣”模型。理所當然的是這些“投資人”如果深入思考,并具備正確投資知識,不自以為是的認為金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或是金融加上科技的結合,就會本質上發生改變,孰不知,都是自己的一廂情愿。但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果一個人腦中的認知,沒有“知識利息”的概念時,未來還是會踏進幻化成各種模樣的陷阱。
由此可知,知識的負利率,能夠帶給我們多大的影響,可見一斑。如何從現在開始,培養我們正確的價值觀,升級腦中的操作系統,厘清我們的概念,先將知識的利息由負轉正。努力的讓自己“活在未來”,將注意力投資在正確的知識與認知上,透過時間及復利的作用,發酵轉化成活在未來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