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想象一下下面的場景吧:你翻開一本書,今天讀了20頁,做個標記,明天接著讀,又讀了50頁,就這樣發揮螞蟻搬家的精神,不到一周就讀完了一本書。哇,好棒哦,又完成了一本!是不是心里還沾沾自喜:這樣我一年就能讀50多本書了耶!好厲害!趕緊發個朋友圈慶(xuan)祝(yao)一下吧!
? ? ? ? 或者站在地鐵里捧著一本書,翻完最后一頁,覺得自己多了點莫名的感悟。什么感悟呢?好像又說不上來。心中默默的想:莫名嘛,說不上來也是正常的,不過讀書了就肯定有收獲,我又提高了自己,明天繼續吧!
? ? ? ? 大家閱讀的時候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呢?
? ? ? ? 這兩個場景分別說明了兩個問題:閱讀的速度以及對內容的理解程度。
? ? ? ? 一周讀一本書算不算快?讀完一本書之后能不能清晰的把握作者的意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讓自己提高這些能力呢?
? ? ? ? 有!Photoreading10倍速影像閱讀法就是這樣一種方法。
? ? ? ? 拿到一本書,首先要確定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找到某一個方法?還是看作者對某個理論的理解和闡述?
? ? ? ? 如何確定呢?可以先從書封面著手,暢銷書的封面上除了最能表達主題的書名之外,還會有許多標簽幫助你確定這本書的主題。還可以從書的目錄找,每一章的標題也可以提供這些信息。
? ? ? ? 確定這個目標之后,就開始瀏覽這本書,找到你的目標所在。如何尋找目標呢?你可以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關鍵詞,羅列在紙上,然后快速的瀏覽整本書,找出含有這個關鍵詞的部分內容,重點閱讀就行了。
? ? ? ? 或者是事先根據書的主題確定一個問題,帶著這個問題在書中尋找答案,你需要做的不是去讀這本書,而是做一個探索者,在書中找出跟你的問題有關的部分。
? ? ? ?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樣就讀完一本書了嗎?是的!學習這種閱讀方法就要拋棄掉舊有的一本書應該從頭看到尾的觀念。
? ? ? ? 不過這樣讀一本書能理解嗎?能!首先你是帶著目標去讀書的,本來就比漫無目的的讀書更能抓住重點。其次你以為讀完書就結束了嗎?讀完之后我們要做的是總結,確保能從書中收獲到知識。
? ? ? ? 如何總結呢?思維導圖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把你讀書的目標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你從書中收獲到了哪些關于這個目標的觀點,全都畫在這張思維導圖上。在這個過程中你還可以檢查你的疑問有沒有得到解決,你的目標是否準確等。
? ? ? ? 費曼理論說:教是最好的學習,那么就把你從這本書中總結出來的內容這些教給其他人吧,不管是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還是寫一篇讀書筆記出來,都是很好的“教”的方法。
? ? ? ? 通過學習這種讀書的方法,不僅讀書的速度能得到很大提高(我現在可以1-2個小時讀完一本書),而且讀完之后也能清楚的知道書中講了什么(讀完后我可以迅速總結內容,輸出一片讀書筆記)。
? ? ? ? 不過鄭重提示如下:我在課堂上聽石森久惠老師講解的Photoreading10倍速影像閱讀法假如是10的話,我的這篇分享可能只有1的內容,不是說我隱瞞了那剩余的9,而是我自己也只掌握了這僅僅只有1的部分。水平所限,請大家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