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騎了半個多月的摩拜單車了。
我支持這個產品。現在的互聯網產品都愛說解決痛點。我有痛點,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廣州著名的服裝批發市場,車流每每陷在無數手推車和黑色大塑料袋的包圍中,擁堵得像便秘的大腸。望斷天涯,寸步難行,這個痛點的痛感直逼痔瘡。
我需要一個方便的方式回家,隨取隨還的摩拜單車提供了這個可能。
第一次試駕之后,我發了個朋友圈:
駕駛位視野不錯,起步雖然沒有推背感但是還不算太肉,途中嘗試超越了兩部大眾,轉速感覺還不到極限。不過操控感不如德系車,內飾精細度也不如日系,座椅居然不是真皮的。最不滿意的還是沒有音響,自主品牌看來還要加強。
男人做車評,就是要盡量專業。
二
摩拜單車是個新鮮的東西,所以還是有一些并不便利的體驗。最被詬病的車難找。
雖然只要打開APP地圖,身邊不遠處都會顯示有車,但即便顯示我就在車的旁邊,卻始終找車不到。
羅素說,什么是哲學?哲學就是在一間黑屋子里尋找一只實際上并不存在的黑貓。
如果你也曾拿著手機滿大街的找過摩拜單車,很快就能領悟這種找車找到懷疑人生的哲學迷思。
半個月來,我多次在服裝批發市場的路邊、門邊、商鋪邊找車,混熟了那一帶幾乎所有的出入口。大概我找車的樣子太過猥瑣而令人生疑,我同時還和看門的保安和大爺混熟了。之前總懷疑我是小偷的他們,后來開始主動給我打招呼,說哪里哪里好像有一輛,過去找找吧。
摩拜單車都被帶出了陌生人社交APP的作用。
即便連帶著有人指路,車還是太難找了。我有差不多一半的打開次數,最終都以找車未遂而放棄。
本來我還為pokemon go不能進入中國而惋惜,用了摩拜單車之后,這個遺憾很快就打消了。摩拜單車就是單車版本的pokemon go啊。
所以在APP里統計騎車消耗大卡的那個數值,絕對比實際的情況低。找車消耗的卡路里,甚至比騎車消耗的車路里還要多。
有一次我賭氣般的找了二十分鐘,走遍各條小道,鉆進店鋪,甚至跨過草叢,查過陰溝,如果曾有人在這方圓一里地作案拋尸,隱藏的尸首肯定已經被我翻出來了,結果那輛顯示就在我身邊的單車,始終沒有出現。
滿頭大汗的我最后明白,這世上能提供隨叫隨到體驗感的坐騎,只有希曼的太空虎和唐僧的白龍馬,其他都信不過。
三
摩拜單車其他的負面體驗還包括APP莫名的bug。
有幾次我千辛萬苦找到車,明明人就站在車旁,也沒有提示車被預約,反復掃描卻不能解鎖。
掃了兩百次二維碼還騎不上,這帶來的憤怒感又消耗了不少卡路里。原來百撕不得騎姐并不是一句戲言。
至于車輛本身騎起來的體驗,確也不是那么良好。特別是第一代,25公斤的車重,加上沒有避震,經過坑洼時,尾椎的痛感直戳腦門。
車座墊不能調整也是個小麻煩,遇著上坡,我常駝著背壓著膝蓋,蹬得咬牙切齒。
不過用車本來就連帶著健身的目的,吃力不見得是個問題。我不時幻想,是身后帶著個姑娘才這么沉啊,沉也是一種體驗。
四
相比較車本身的小問題,路面才是騎車的挑戰。
首先是沒有自行車道。雖然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在倡導綠色出行,但是劃出合理自行車道的路面實在太少。想要馬兒跑,不給馬兒道,這比不給馬兒草還不講馬道。
在我回家的路上,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路程是沒有自行車道的。在有自行車道的地方,最窄的地方經常只有半米。
田徑場上的徑賽跑道,寬度都還有1.25米左右。半米只夠讓兔子去跑百米。
而在路上騎單車,還真就像一只兔子闖進了非洲草原,毫無懸念的被壓在食物鏈的最低端。
大車,小車,公共汽車,的士,小三輪,都是草原上的獅虎狐蛇,一路用各色喇叭攆著,分分鐘就能滅了你。同樣只有兩個輪子的電單車,更是同類相殘弱肉強食的忠實踐行者,每次結隊從身邊呼嘯搶道而過,尾燈都閃爍著草原狼圖騰般的優越感。
每次騎下來,最累的不是大腿,而是精神。我每次騎到家樓下,耳朵里都還是大小喇叭聲的回音,把車支好,感覺自己是一只劫后余生的僥幸兔子。
五
曾有評論文章,標題叫做《中國人的素質還配不上擁有摩拜單車》,批評用車、停車、騎車的諸多不規范。
我對大而化之的標題并不感興趣,素質取決于規矩,規矩需要時間慢慢培養。如果素質提高是一條長征路,那些被摧殘的、破壞的、藏進家里的、甚至被扔進江里的單車,就是長征路上的烈士墓園。要謝謝摩拜、OFO、小藍或其他所有的品牌,以真金白銀為代價,給我們提供了關于素質的鏡子和方向。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單車輪也是一樣,慢慢都會好的吧。愿我們都握好車把,小子們帶好姑娘,姑娘們摟好腰身,不要被帶進溝里。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