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在網上一搜,關于總結PR快捷鍵的帖子多如牛毛。也許你曾經點擊收藏的那篇“PR快捷鍵大全”早已不再打開,看到茫茫多的各種快捷鍵符號如背單詞一樣枯燥無味。所以,圈圈覺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建立便于自己記憶和使用的快捷鍵才是這篇總結帖的靈魂所在。
提升效率1:快速剪切
這里的剪切不是指素材文件的剪切復制,而是剪輯中最常用的手法,斷開素材。熟悉PR的小伙伴都知道PR有個天殺的【剃刀】工具,然而,圈圈實在搞不懂這個工具的意義在哪里,在不縮放軌道的情況下,根本對不準剪切點。所以,知道默認快捷鍵的小伙伴開始使用Ctrl+K來剪切素材。然而圈圈又要罵娘了,明明可以一鍵搞定的動作非要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鍵盤上的Ctrl和K的距離簡直天涯海角。
所以,這里建議大家來自定義快捷鍵,打開PR【編輯】下面的【快捷鍵】進行設置,在搜索框里搜到Ctrl+K對應的功能,然后,刪掉原來的Ctrl+K命令,將其替換成C,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C鍵已經與調用剃刀的快捷鍵重復,只要刪掉【剃刀】后面的C功能即可。
提升效率2:扔掉Delete
剪切的第二步就是刪除不必要的素材,很多同學在這里喜歡先用C剪開素材,然后選中需要刪掉的部分(默認選中的是剪切點之前的素材),然后按Delete鍵刪除。
這是常規套路,圈圈這里推薦兩個更快捷的方式。
1、用鍵盤上的Q&W來實現快速波紋剪切(波紋剪切就是在剪切音視頻素材后,后續的素材會自動移動到前面去,而使時間線上不留下空隙。):在素材被選中的情況下,按Q默認刪除時間線指針前面的素材,按W自動刪除指正后面的素材,這種方式適合軌道上還沒有很多素材的初剪階段,但是當軌道上的素材越來越多,波紋剪切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方式就不太適用了,這里推薦第二種方法;
2、C+V:同樣在自定義快捷鍵中將Delete健對應的刪除功能替換成鍵盤上的v,為什么選v,因為離近呀,C鍵斷開素材,V鍵一鍵刪除,一手搞定,效率蹭蹭長。
提升效率3:批量轉場
在需要大量【轉場】效果的時候,你還在點開【效果】面板下的【視頻過渡】,然后一個一個添加轉場效果嗎?放棄吧,不如試試看Ctrl+D,選中所要添加轉場的所有素材,按下Ctrl+D為視頻素材添加默認轉場;按下Ctrl+Shift+D為音頻素材添加默認轉場;Shift + D則為素材添加默認音視頻轉場。
在PR中默認的視頻轉場是交叉溶解,有同學發言如果想批量使用其他類型的轉場效果呢?當然,選中你需要的轉場效果,右鍵設置為【默認過渡】即可。然后,愉快地使用批量轉場快捷鍵吧。
提升效率4:時間軸縮放
時間軸的放大縮小是在精細剪輯中常用的功能,PR默認的時間軸放大/縮小快捷鍵是鍵盤上的=和-兩個鍵,但是,本著一只手能解決就不用兩只手,能少移動就少動的原則,圈圈覺得將縮放快捷鍵也設置成左手操作范圍內的鍵才是真理。
所以這里推薦大家將鍵盤上的1和2數字鍵設置成時間軸放大/縮小的快捷鍵,設置方法參考上面第一部分的講解,圈圈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如果遇到有沖突的快捷鍵設置,將原來的1和2鍵對應的功能刪除即可。
此外,鍵盤上的\鍵能夠實現一鍵縮放,也就是說可以將時間軸一步縮放到之前的大小,當然由于使用的較少,圈圈沒有更改它的默認設置。
提升效率5:一些常用操作
設置入點出點:放棄右鍵吧,通過鍵盤上的I和O鍵快速設置出點入點;這里可以附加一條小技巧,在一段素材上設置好I和O點后,按下鍵盤上的【;】號,默認刪除出入點中間的素材,按下【“】號默認波紋剪切出入點中間的素材,試試看吧。
軌道縮放:不用鼠標去上下拖動軌道寬度,而是通過Ctrl+【+/-】和Shift+【+/-】來進行視頻軌道的縮放和視音頻軌道的一鍵快速縮放吧,尤其在需要參考音頻波紋對齊素材的時候,軌道縮放快捷鍵可以大大幫忙呢。
導入、保存和導出:Ctrl+I可以一鍵導入剪輯素材;Ctrl+S可是個好伙伴,雖然現在的PR已經能夠自動保存,但是經常無意識的Ctrl+S一下能夠幫助你避免死機和軟件崩掉的尷尬;Ctrl+M這是一鍵導出的好幫手,設置好保存默認保存路徑后,每次修改完直接Ctrl+M就可以輕松導出。
總結一下,每一個剪輯軟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一個剪輯師的操作習慣也是不一樣的,適合的才是高效的。圈圈的快捷鍵使用原則就是,盡量將最基礎和最常用的快捷鍵設置在左手能及的范圍之內,完全解放右手(那右手干什么呢?你猜猜看咯)
ps:本篇里的快捷鍵以win系統為主,使用mac系統的小伙伴自動替換ctrl鍵為command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