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一個人的思維和心態比作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那么每一項技能都可以視作一個軟件。
和所有軟件開發、優化的過程一樣,一項技能的培養同樣需要經歷從“笨拙”到“熟練”的全過程,用最近一個熱詞兒來說,就是“迭代”。
拿我近幾年學過的或正在學的幾個技能來聊聊。
先說說英語。這可能算是“折磨”我最長時間的一項技能了吧!雖然小學五年級就接觸了,如今至少已有10年了,但一直學的幾乎都是“啞巴”英語。今天主要說說我的英語口語學習歷程。
直到大學才真正開始學習口語,那時才知道了自己之前的發音竟然幾乎是完全錯誤的。接著,就從最基礎的音標開始學起,整個過程中最強烈的感覺就是:我真的好笨!舌頭不聽話、口型不正確、相似的音還分不清......
課上跟著老師認真地模仿,課下自己不停地練習,一段時間后終于可以將一個個音標相對正確地發出來了!
然而,這才是第一步!接著,將音標組合在一起,讀出單詞的正確發音,還需要注意重音的位置。然后,將一個個單詞組合成句子,還要注意意群、語調、連讀略讀......
經過了一兩年的持續練習,我的口語才可以相對熟練地講出來了。如果被丟在國外,我至少可以活著回來......
再說說演講吧!這也近乎是一個從“零”學起的技能。從小缺乏公眾講話的鍛煉,剛到大學的時候就被外聯部初試給刷掉了。接著在英語社團獲得了一些練習的機會,但基本上都是在“悔恨交加”的心情中走下臺的......
偶爾的一些鍛煉也讓自己取得了一點兒進步,緊接著就被鼓勵著走上了幾十人的講臺,不是去講課,而是為社團宣傳招生。方式也很簡單粗暴:提前背下二三百字兒的稿子,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沖上講臺,背完該背的內容就轉身“逃跑”。當然,下面同學的眼睛是不敢看的,只能看著最后一排同學的頭頂。大腦一片空白丟人地跑下來也是常有的事兒。
經過一兩個月的突破,我終于可以比較流利地背完稿子了,偶爾也會超常發揮講一小段兒自己的故事。幾個月后,偶爾會有幾個“給面子”的同學聽完我的“演講”后加入到社團來一起學習,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一年之后,我已經是一個“招生小能手”了,幾乎每次都會有幾個同學被我號召到。隨后也開始站在臺子上給新加入的同學教音標,雖然尷尬的事情經常發生,但我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無比怯場的自己啦!
畢業之前,分別在太原理工大學和太原科技大學做了兩場“贏在大學、輝煌人生”主題講座,每次都有一百多人,兩個多小時的分享也會給到前來捧場的同學一些收獲。到了新的公司,也因為相對突出的公眾表達能力爭取到了一些機會。
最后不得不說一下寫作。初高中時這可能是最讓我頭疼的事情了,大學四年除了偶爾的心情日記,幾乎沒有寫過太多東西。而畢業后的我竟然也開始了這項技能的培養!
剛開始也只是一些零碎的讀書筆記或者對一個觀點的簡單闡述。也發現了曾以為知道就能寫出的想法是多么得經不起考驗。有時候似乎明明就知道要寫什么,可是下筆如有“鬼”,怎么也寫不出來!
經過幾乎每天一篇的高強度練習,三個月后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明顯有了一些提升?,F在也保持著每周三篇的常規寫作和零散的讀書筆記,文章的閱讀量也由起初的幾人到了一二百人,正在爬越這難以逃脫的“笨拙期”。
學習每一項技能,都必然會經歷這么一個過程:笨拙→熟練。當然,這只是一個極其簡化的過程模型。
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初始階段的“笨拙”,尊重客觀事實、保持足夠的耐心,順利爬越“笨拙期”!或許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相比于掌握這項技能后帶來的喜悅,這點枯燥的感覺根本不值一提,不是嗎?
愿你洞悉事理,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