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肯職業生涯的最后幾年,我們總是刻意調侃他,把他叫成21號新秀,一方面是因為鄧肯20年如一日的穩定,以及他從始至終的呆萌,而令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在安慰自己,這個寡言少語卻擁有大智慧的家伙還沒老,他還能陪我們再走一段旅途。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歲月你別催,遠去的仍要追,時間是無情的,他不會為任何人駐足停留,20年一如白駒過隙,漸將青絲變白發,所以當今天我們看到老鄧在退役現場時,已然白發如雪,雖然雙眸依然那般深不可測,但我們都知道,是時候了,向這個大個子說再見。
在漫漫NBA的歷史長河中,你可以找出無數偉大的領袖,有像邁克爾喬丹那般將團隊完全掌控型的,有像科比那樣喜歡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每一種不同的方式都彰顯了作為領袖的他們的獨特魅力。可是,你很再去尋覓到像鄧肯這般的領袖,在退役發布會上,帕克談到:“在我19歲那年從法國來到NBA,每次訓練和比賽時,當我控球到前場,蒂姆從來不會說把球傳給我,他就是單純的看著我,用他特有的眼神,你知道那眼神有時候還是很嚇人的(全場大笑),但這就是蒂姆的方式,他總是說的少,做的多,這也是為什么他是如此的偉大。
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對領袖的不同定義,有的人認為:領袖就該橫眉怒目,盛氣凌人,要有強壓過其他所有人的氣場。可如果現在我給你講一個故事,我說:有一個不善言辭,寡言少語的大個子,總是默默的干好自己的事情,從來不對身邊的其他人指手畫腳,提要求,甚至當他已經就夠優秀,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時,依然像剛剛進入聯盟的新秀一樣,對教練的安排說一不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雙不賣自然萌的大眼睛,這樣的人,你覺得像一個偉大的領袖么?
但這就是鄧肯,你可能對這樣的方式嗤之以鼻,但你不能否認,馬刺正因為是有鄧肯才能成為NBA最獨特的風景,才會使球員在這樣一個功利的時代做出主動減薪也要留在馬刺的舉動。這令人難以置信,但也是因為鄧肯獨特的人格魅力,使馬刺成為了NBA里的童話,我們只是希望這個童話能更久一點。
看NBA有12年,看鄧肯也有12年,如果非要說一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鄧肯的比賽,應該是12-13賽季總決賽第七場,在最后時刻,鄧肯在面對巴蒂爾的防守時將近在咫尺的一球投丟,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為在第六場最后關頭,馬刺幾乎在已經獲得總冠軍的情形下,被雷阿倫神奇的一球拖入加時,最終告負,似乎命運在對鄧肯講:老家伙,該是離開的時候了。于是,在回到自己的半場后,鄧肯表現出了在他職業生涯中少有的憤怒,他狠狠的拍打著地板,他的眼神里閃過了些許的殺意,雖然短暫,卻足以表現出決心,不,還不到那一天。于是,在之后的一個賽季中,鄧肯率領馬刺打出了史詩級的一個賽季,殺入總決賽,而對手依然是熱火,而這次鄧肯和馬刺沒有給對手任何機會,4:1,馬刺清脆的拿下了系列賽,再次將冠軍帶回了圣安東尼奧,這是鄧肯的第五冠,也是最后一冠。
也許,波波維奇會在以后的某一個夜晚,當球隊遇到困難,或是比分膠著時,朝著替補席大喊:“蒂姆,該你上了!”卻找不到那個呆呆的面孔,于是波波明白了,那個呆子不會回來幫他了,只有21號球衣在球隊上空飄揚。
再見,將這兩個簡單的字說出口并沒有那么容易,但人生何嘗又不是在一個個相逢與告別中周而復始,以至于我們很多人最后已經忘了夢最開始的地方,12年,正好一個輪回,恰似同學少年,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老鄧,感謝你的那些冷幽默,感謝你的從容,你的獨特人格魅力,我知道可能還會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會在不知道的某一天會超越你,但是,你依舊無可替代,就像那些青澀年華的歲月,亦如手邊的信物,溫存著你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