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舊時好
跟隨爹爹去吃茶
門前磨螺殼
巷口弄泥沙
而今人長大
心事亂如麻
記得舊時遙
喜看阿婆紡線紗
瓦凹泡新繭
院內惹雛鴨
而今人長大
心緒淡若茶
記得舊時小
愛卷丫小衣襟角
檐底蹲蟻巢
樹上共攀棗
而今人長大
心情恍比潮
記得舊時淘
總嫌先生講乖巧
車馬混魚龍
睜眼樂妖嬈
而今人長大
心思飄成草
記得舊時鬧
偏要哥哥教捉蝦
墻角挖青苔
梢頭斗知了
而今人長大
心湖涌起濤
憶舊時,鳳凰花開兩小無猜,明媚時光里漾不盡歡笑嬉鬧。
想如今,天高海闊音信杳杳,滄桑歲月間抹不平凄涼寂寥。
舊時總覺長大了好,可是去不了未來。
如今才知小時候妙,但又回不了過去。
只愿掬一捧流年,再嘗嘗童年的夢謠。
關于本詩創作的嚴肅聲明:
剛剛發表后,收到一個評論“抄襲真的好嗎?全詩只改了兩個字”。瞬間渾身血液涌上頭頂,明明是我寫的啊,遭遇這種誤會實在難以置信。這里是采用了續寫的方式,怎么叫做抄襲?
現在還清清楚楚記得大二那個夏天,政治課上趴在桌子一字一句琢磨這首詩的情景。最后終于改得滿意了,那種沖溢內心的驕傲感和成就感,我畢生難忘。
最初是在《青年文摘》上讀到一篇關于汪曾祺的文章,里面寫到他去茶館吃茶,在墻上看到這樣一首小詩,就是本詩的前四句“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不知道是誰寫的。后來作者查到它是明代大儒陳白沙先生寫的,還找到了后兩句“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
《青年文摘》原文如下:http://www.jj59.com/renshengganwu/204251.html
當時深深喜歡上這首詩,今昔的強烈對比,無限蒼涼,卻以極平淡的文字寫出,震蕩了我的靈魂。那幾日沉入這首詩中,就提起筆試著續續看,即使是狗尾續貂,也想嘗試。當時就讀的不是漢語言專業,只因一直對文學癡心不改。續寫過程中,一個武大讀中文系的朋友還給了我寶貴意見,感謝他。
幾番修改,打磨,終于出現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模樣。又加入了后記。
最初發表在qq空間和新浪博客上的時間是,2010年5月份。但后來新浪博客衰落,幾年后,我就把自己博客里面的絕大多數文章轉入了私密。
qq舊號和新浪賬號已經不用好多年了。自己的寫作之路在斷續的進行著。期間嘗試過很多寫作社區,膠囊日記,網易博客,豆瓣,lofter等等,沒有一個持久的寫下去過。
但寫作的理想從來沒有改變過。
近日發現簡書,這么好的讀寫社區。決心在這里駐扎下來,不管怎樣,都會堅持寫下去,作為自己的寫作自留地。在一邊寫新作的同時,也一邊整理過往的一些覺得還可以的文字,會作略微的調整。在這首詩中改了兩個字,將最后的“心湖蕩起潮”改成“心湖涌起濤”,還有一個錯字,疏漏之處,“夢瑤”的“瑤”應該是“謠”,改了過來。
沒想到會遇到被認為是抄襲的問題。剛看到那個質疑,激動得顫抖起來,怎么會這樣?去網上百度了下“記得舊時好”,沒想到,頁面第一條出來的就是百度知道里的一個問題。
最佳答案寫的是,陳白沙先生所作全部。在《青年文摘》那篇文章之前,我沒有見過這首詩。我搜索不到陳白沙先生所作的具體依據,只是看到百度知道這則推薦于2016年的最佳答案。而其它幾條答案,分別編輯于2015年,及2013年。網上這樣傳播,所以,簡友的質疑不足為奇。
下圖,是我最初發表于博客的截圖,日期是2010年5月8日,現是私密狀態。在說我抄襲之前,請找出更早的原作。
聲明寫到現在,心情已經平靜。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終于體會到了那些堅決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作家的心情。自己籍籍無名,在被誤解的情況下,也不得不發聲。
雖然是以陳白沙先生的生花妙筆為范,續寫的一首不足為人稱道的小詩。但它曾讓我震顫和沉醉,帶給我歡喜和自豪。距寫下有七年了,人生早步入了心緒如麻的時段。我依然深愛著它,回頭再讀,也會被自己的文字感動,因為里面凝聚著當時全副的真情。
最后,向陳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