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座城,無關愛情。
三年前,我與這座城市不期而遇,她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無處不在的桂花香氣。
為什么這座城市如此喜歡桂花呢,三年后的現在我才開始疑惑。
查閱后發現,桂花,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清可絕塵,濃能遠溢。
桂樹,四季常青,枝葉繁茂,自古便常用于裝飾園林。在《山海經?南山經》中就有“招搖之山多桂”之說。于現代而言,桂樹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也有一定的抗性。
未來時,青城山下的白素貞生活在《白蛇傳》里,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生活在課本里。到來后才發現,青城山下的白素貞成了樹,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成了水。
這三年來,我攀登過九曲十八彎的青城后山。那一條或寬或窄的小道徘徊在山間,蜿蜒且陡峭。沿途,偶有賣茶水的小姑娘向我招手,仿佛是在為我鼓勁加油,告訴我,只有往上,才有更加美麗的風景。這正如同人生,總要有所磨折,才能愈發美好。
那山間的水流或急或緩,穿梭于小道兩旁。水流湍急處,銀鈴般的水聲響徹山間;偶有停歇處,大小不一的碧玉靜靜安躺。
不一會兒,忽然傳來的清脆響聲吸引著我疾步往前。走近后發現,原來是兩道小型瀑布在發出無盡的呼喚。路旁,一石碑靜立,它正默默地告訴我此景名為雙泉水簾,因兩處不同水源在合流處形成前后小瀑而得名,“前瀑如同一幅珍珠串做的銀簾,后瀑似一條凌空飛躍的銀龍。”
攀至二分之一高度,有一長亭現于眼前,名曰翠映湖。我不禁開始疑惑,浮現于眼前的本一長亭,何來湖之說?
緩步往上,蒼翠林間,有一小湖逐漸進入眼簾,那碧綠的湖面,如自九天落入凡間的碧玉一般,不惹一點凡塵。
乘舟而過,繼續往上。那遠遠飄來的屬于寺廟的獨特香味告訴我,不負努力,終點就在眼前。“不在白云寺上走,枉到青城后山游。”那立于海拔1700米之上的寺廟,正等著送給我“登上青城后山一生平安”的祝福。
這三年來,我見識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豪邁雄偉。“凝聚過智慧的汗珠與卓越的遠見灌溉了歷史,灌溉了民族,灌溉了古詩,灌溉了良田。”
其貌不揚的飛沙堰,在歷史的長河中,終日默默地守護著成都平原,為其泄洪,排沙,調節水量,保護這一方水土不受無妄之災。
那因形如魚嘴而得名的魚嘴分水堤將岷江一分為二,養育了輩輩代代的沿江人。
始建于宋前,有“中國古代五大橋梁”之稱的安瀾索橋,又名夫妻橋,承載了多少情人對浪漫的向往!
二王廟地極清幽,依山而建,李冰父子便在此常年守護著都江堰。
……
我最心儀的是玉壘閣。沿著陡峭的臺階拾級而上,盡頭處是景區內的最高點,玉壘閣便矗立于此。登上最高層,俯瞰蒼生,世間萬物都顯得渺小,病態的我有一種狂虐后狂爽的極致快感。
……
這三年來,我游覽過古色古香的街子古鎮(平均一周一次)。它既得山靈水秀之惠,又有光嚴禪院之肅。
千百年來,時代變遷,文化流轉。“一瓢詩人”唐求為街子增添了一分才氣,“惜字是福”的字庫塔為街子帶來了一種信仰,而美味可口的湯麻餅和天主堂雞片則為街子平添了一份“胃藉”。
在味江河畔品茗垂釣,在水山相連間小憩。如遇夏秋時節,下河踩水一番更有一種別致的體驗。
不湮于塵,獨立于世。極物之美,招搖之桂。這便是我眼中的都江堰,一座桂花飄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