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ABCbook親子閱讀寶媽群里看到,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普遍出現脾氣大的問題,不明原因的暴躁大哭、跺腳、躺地上等現象,家長往往手足無措。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說到底就是情緒問題,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情緒教育,我們就來看看情緒教育到底是什么?
其實情緒教育主要涵蓋三個方面的內容,情緒的認識,情緒的接納和情緒的調節,如果能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那么孩子自然就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
說到這里,大家肯定覺得大人的情緒尚且不能妥善管理,更何況孩子呢,情緒的確是比較抽象的問題,想讓孩子接受,必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方式,例如講故事、做游戲、看書等,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繪本,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情緒。
關于情緒管理的繪本,不能一概而論,如何挑選一本能側面管教孩子情緒的繪本呢?那么大概就要遵循以下三個規律:
1"否定情緒"的不能要。
對于小孩子的來說,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生氣是正常的情緒發泄,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接受和控制情緒。
2"簡單說教"的不能選。
簡單說教類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道理,可能爸爸媽媽已經跟孩子說了很多遍了,孩子就會對這本繪本失去興趣,起不到影響孩子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
3"生動形象"的才能要。
繪本的故事情節與孩子生活中遇見的情況相似,讓孩子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先達成共識,再從中得知原來我的做法是錯的,我應該怎么做。
情緒管理繪本推薦:
情緒的認識方面
1、《我的感覺》系列
想讓孩子去理解這樣抽象的""情緒""是不太現實的,父母只想著講清楚情緒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因此父母可以嘗試《我的感覺》系列,這可以當做孩子的情緒教育入門課程。
《我的感覺》系列每個故事都是以小動物為主角去講述,通過簡單的文字,鮮艷形象的圖畫,讓孩子可以走進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真實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去認識各種情緒,例如想念、擔心、生氣、難過等。
2、《我的情緒小怪獸》
故事借由一個感覺糟糕、心情混亂的小怪獸,在朋友的幫助下,練習著把情緒分成不同的顏色,把不同的情緒用不同的瓶子和標簽儲存起來,把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轉化成直觀感受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對自己的心情進行分類上色,讓孩子也能對情緒進行分類記錄存儲。
情緒的接納方面
在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不同的情緒之后,就需要引導孩子去接納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進行情緒的下一步,控制情緒。
1、《魔法親親》
每個孩子長大都會經歷""分離焦慮"",這對于大人和孩子都是難熬的過程。每個孩子都不愿意離開家,不舍得玩具、媽媽,害怕陌生的環境和新朋友,就跟故事里的小浣熊一樣,而浣熊媽媽充滿愛意的魔法親親讓小浣熊覺得媽媽的愛始終陪伴著自己,讓孩子能夠在愛的推動下去接受分別。
2、《野獸國》
它是第一本描述孩子負面情緒的繪本,讓孩子能夠去認識到自己內心的""情緒怪獸"",孩子內心的孤獨、恐懼和憂傷第一次被大家熟知。寓意深刻,在引導孩子接納的時候,父母也是能進一步理解孩子的情緒,要多多關心、關愛孩子。
情緒的調節方面
1、《我變成一只噴火龍》
這本書主要講述阿古力因為生氣發脾氣,變成一只噴火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很多麻煩,讓孩子明白生氣的影響。最后,作者也指出孩子可以用哭來發泄情緒,就像滅火器,消滅生氣的大火。
父母在面對孩子負面情緒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制止,而是讓孩子去發泄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疏導,不要積壓起來。
2、《菲菲生氣了》
故事的小女孩菲菲生氣了,從生氣到憤怒,宣泄、難過,恢復平靜。故事把孩子抽象的情緒細節化,用菲菲來表現孩子的情緒過程。讓孩子明白,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是暫時的,我們能夠通過自我調節來控制情緒。
3、《生氣湯》
孩子在學校總是難免遇到煩心事,那么該如何引導呢?《生氣湯》的媽媽就是把讓孩子生氣的東西都煮成湯——生氣湯,用游戲的小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孩子發泄自己的壞情緒。
借助繪本閱讀,幫助孩子認識并管理自己的情緒,對于家長而言,這何嘗不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呢,即陪孩子度過了一段親子時光,又將孩子培養成為"情緒控制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