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要讓期待成為一種枷鎖
川夏
1、“我是為了你好”
期待、期盼是父母對孩子們未來的一種美好期許。因為父母年輕時經(jīng)過艱苦的奮斗才贏得如今安穩(wěn)的家庭環(huán)境,所以,往昔父母在情感上、物質(zhì)上的貧乏讓為他們發(fā)誓決不再讓自己的孩子遭受。
于是一群群標榜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父母給自己的而孩子劃定了前進的道路和方向,父母迫切的期待、期盼、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他們早已設(shè)定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容停頓和另擇它路??墒?,那些期盼窒息著孩子們的精神自由,“期盼”這個可惡的劊子手在扼殺一個又一個自由的生命。
曾幾何時,那代表美好祝愿的辭匯也變得面目可憎,讓人見之生厭,聞之作嘔。期盼,曾經(jīng)的圣潔丟失的一干二凈,現(xiàn)在卻成為父母扼殺孩子精神自由的幫兇。
一句“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我對你抱有多大期望嗎?”“我希望你將來能有一個好工作。”“不聽我的話,將來有你吃苦的時候。”“我這樣做是希望你將來能有出息。”……諸多種種,一句話,我(父母)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你(孩子)好,你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堅定的按我(父母)設(shè)定的路走下去??墒菑膩頉]有人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聆聽孩子的想法??偸谴直┑挠谩拔蚁M恪薄拔覍δ惚敲创蟮钠谕?,你卻……”封殺孩子的一切爭辯與言語,似乎孩子只要偏離父母的預設(shè)軌道,哪怕只是辯解一句都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罪人、逆子。
因為期待,為了你好,父母要設(shè)定一切,不許早戀,不許胡亂交友,不能有自己的隱私和自我空間;
因為期待,為了你好,父母在寒暑假要為子女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沒有周末,沒有假期;
因為期待,為了你好,父母為你做好一切,作為子女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節(jié)約下大把的時間用來練琴、練字、練吉他……,做奧數(shù)、奧語、奧英、奧物、奧體……務(wù)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因為期待,為了你好,兒女只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埋首死讀書,每一次取得的好成績便是給父母最大的安慰和禮物;
因為期待,為了你好,孩子們“年少青絲成白發(fā),皓首讀書世人夸。身心苦累銀牙碎,博得雙親帶笑顏?!?/p>
如果不想有出息也是一種選擇,孩子們能不能選擇不想有出息呢?
2、期待越深,傷害越大
家人的期盼是一種無形的枷鎖,在催逼著孩子們努力的向他們心中所想的目標前進,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和磨難,他們都一味的支持,而孩子們只取得的成績則是他們驕傲、炫耀的資本。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哪個父母不是以子女的優(yōu)秀為榮、為驕傲的呢?說到底,子女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也是一種責任的承擔。
但是,有些時候,過猶不及的期待對父母與子女的傷害頗深。每一個子女都想過反抗,斬斷這些看似為了你好的鏈條,做一個放縱、叛逆的孩子。可是,有些人成功了,他們叛逆、不聽話,與父母的對抗與日俱增,甚至演變成大打出手。也有些人的好孩子形象已經(jīng)深入每一位親朋好友、路人甲乙丙丁的心中,成為與別人家的孩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最佳典范。斬不斷,理還亂,無奈淚流唯向前。這好孩子的假面一戴或許就是一生,可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假面。
3、兩種不同的人生
我們可以來試著想象下叛逆者和好孩子的未來圖景。
叛逆的孩子長大后會像他們的父母期盼自己一樣來期盼自己的兒女,可以說這是一種循環(huán),是歷史的重演、重復。他們年輕時與父母對抗,不學習、不聽話、沒能力、工作差(當然也有做大老板的),自己吃了太多苦,然后在自己為人父母后幡然悔悟,期盼自己的子女不要重蹈覆轍,期望他們能按照自己設(shè)定的道路一步步成長。故事就是這樣,單調(diào)而重復,如同電影一般。當然,也有跳出這個圈子的,我只能高興地說一句:恭喜,你終于擺脫了窒息你的枷鎖。
好孩子或許更加可悲,內(nèi)心深處真實的自己和外顯的自己是天淵之別,好孩子的假面一戴就不知要佩戴多久。他們每日都處于內(nèi)心的煎熬之中,或許也有人習慣了這種戴著好孩子假面生活的方式,然而一旦因為某種事爆發(fā),炸毀那堅硬的好孩子假面,露出最真實的一面,好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將是顛覆性的認知,令人難以置信。
此外,好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要遭受各種擔憂的折磨,擔憂考不好,擔憂找不到好工作,擔憂自己做的不夠好、不夠優(yōu)秀,更擔憂滿足不了父母的期待。所以,好孩子害怕失敗,太多的事情不想去嘗試,沒有欲望,沒有追求,唯有如此,才能規(guī)避失敗,才能保持“獨孤求敗”的優(yōu)秀。毫不客氣的說,好孩子一生中都在做著自己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有些時候即使好孩子做了那些不應該好孩子做的事,也不會有人相信那是他做的。因為好孩子從來不會偏離父母為他設(shè)定的道路,這條道路直達“成功”的彼岸,道德無缺,人格健全。須知,陽光照耀的地方尚存黑暗,完美的背后注定存有一擊必破的瑕疵。
孩子們多么想要擺脫期待的綁架,掙脫精神的枷鎖,追尋精神的自由,釋放自身的天性,在民主的家庭土壤中快樂的成長。為人父母者,不要將“為了你好”的緊箍咒時刻掛在嘴邊,也不要把一切期望當作大山壓在孩子稚嫩的肩頭和心頭,更不要把期待變成對孩子快樂、自由的綁架,請還給孩子一個自由、健康的心靈,還給孩子一個快樂、多彩的童年。
4、如何進行家庭教育
既然不能讓期待成為一種枷鎖,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如何做呢?我想要規(guī)避這種情況,首先就要弄明白期待的來源。第一,期待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這是無法割舍、無法泯滅的(現(xiàn)在說的是普遍情況)。第二,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其實是父母自身情景在子女身上的投射。比如,幾乎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兒時成績不好,或者最后輟學,他們都會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希望他們成績優(yōu)秀,可以說,兒女的成長是他們兒時夢想的繼續(xù)。即使那些學歷高,成績優(yōu)秀的父母也是如此,他們把父母教育他們的模式應用到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上,同樣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同自己一樣,努力學習,達到自己的高度。因為一旦子女達不到或者遜于父母太多,那么面臨的就是各種流言蜚語與嘲諷。所以期待就這樣誕生了,而且愈演愈烈。
其次,知道了期待的來源以及心理機制,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如此做:
第一,無法抹除和嚴禁杜絕期待,那么為人父母者就要控制期待的度,凡事都有度,一旦超過了度,過猶不及就會對彼此造成傷害。這樣的例子在《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里俯拾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是不勝枚舉。像某位父母把孩子的休息時間極度壓縮,用來上各種培訓班、補習班,最后年少的兒子青絲成白發(fā)??刂贫刃枰改笇W習一些教子理論,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學會幫助孩子合理規(guī)劃未來等。
第二,家庭教育要營造一個民主的環(huán)境。民主是家庭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心理學家諾爾蒂說“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指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內(nèi)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贊揚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提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正義;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贊許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自愛;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彼愿改冈谔幚砀鞣N問題時不能大權(quán)獨攬,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與父母存在分歧時,父母萬萬不可把這些緊箍咒掛在嘴邊——“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我對你抱有多大期望嗎?”“我希望你將來能有一個好工作?!薄安宦犖业脑挘瑢碛心愠钥嗟臅r候?!薄拔疫@樣做是希望你將來能有出息。”這些都是阻礙溝通交流的重大障礙,只要父母一說,大部分孩子都會偃旗息鼓,不會再辯解,因為在他們心里如此認為,“爸爸媽媽是不理解我的,從來都不考慮我感受”。一旦這樣,孩子會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是叛逆、抗爭到底,另一個是理解父母,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服從安排。其實,好孩子內(nèi)心的不滿只是在壓抑,只待導火索使其爆發(fā)的那一天。因此,家庭民主環(huán)境的營造,可以使父母傾聽子女的心聲,明白他們的想法與需求,從而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不是將父母的期待轉(zhuǎn)化成一種枷鎖。
中國式的父母對孩子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抱有太多的期待,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可是沒能把握好期待的度,沒能處理好與子女的平等交流的民主關(guān)系,造成一些病態(tài)的期待,使孩子喪失了快樂的童年、健康的心理等。這些都是為人父母者需要引以為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