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彩虹花晨讀課,我們和講課老師一起學習了《西江月·詠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梅的生活環境,下片寫梅的凋謝。全詞采用回文的形式,渲染了梅的高貴品格,也襯托出了朝云的紅顏。馬追趕,香微吹,路遙遠,沙籠罩,月淡照,炊煙斜。渡水清徹映照著美艷的梅花。倒垂著的綠枝,深寒的鳳棲在上頭。鳳棲在寒枝上與綠樹相映。鮮艷梅花映照著透徹的清波。渡口斜煙,蒙著淡月,托著籠沙。遠遠的道上,微微的香氣,追趕著馬兒。上片,寫梅的生活環境,亦是寫朝云的生活環境。前三句,以七個景物疊印成一幅梅花盛開的背景圖: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渡波等襯托著梅花開放,鮮艷迷人。“倒綠枝寒鳳桂”,描繪梅的形態,如幺鳳般。朝云自杭州來到惠州,成為一塵不染的詞人的最寵愛的妻妾,詞人對她的情感不言而喻。下片,寫梅的凋謝,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開頭二句,寫梅花的盛開,幺風與梅枝同綠。鮮艷的梅花又映照著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鳳的青春麗色,即朝云的青春麗色。最后兩句,筆鋒一轉,環境變化,亦用六個景物來襯托著梅花凋謝、朝云英逝的凄涼氣氛:渡口邊呈現著的景象是“斜煙,淡月,籠沙”,還有那“遠路,微香,趁馬”。“微香”二字,特別醒目地告知讀者:梅已謝了,只剩下“微香”,暗示著王朝云也已遠走了,正在“趁馬”進入到另一世界。眷戀之情,盡在不言中。這首詞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詞,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構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詞人沒有直接寫朝云,而是從梅—鳳—人的互喻象征意蘊,渲染了梅的紅葉,風的紅喙,以此襯托出朝云的紅顏。這種文體寫作起來,難度較大,但詞人非常自然地構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雖然這首詞不好理解,但是通過老師的耐心講解,同學們很快的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 在創作詩配畫時融入了自己對詩的理解,看,同學們的詩配畫都是原創作品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