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轉載于搜狗測試
測試的同學,你有沒有遇到以下這些阻塞測試任務的情況呢?
1.測試版本,還有部分需求沒有實現,導致測試人員只能測試部分功能,還有大量的功能不能測試。下一次提測試時,已經測試過的功能還需要再回歸。
2.功能主流程測試不通過,無法繼續測試。
3.測試過程中,發現了大量崩潰問題,無法繼續測試。
4.提測版本雖然沒有崩潰問題,但非崩潰問題很多,質量不可控。
5.測試過程中,出現很多不能復現的bug,覺得當前版本質量不靠譜。
開發修改完bug,已經測試過的功能還要再測試一遍才放心。
這些的情況,會導致測試人員做了較多無效的測試工作。一個功能需要增加二輪或者三輪測試。
開發提交的任務質量不高,測試時經常出現阻塞問題,這個事情搜狗輸入法是怎么破的呢?
在輸入法項目,我們引入預測試流程,推進開發提高提測質量。
目前搜狗輸入法項目,基本上1個功能只進行1輪測試即可。
預測試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預測試流程
預測試用例的選取
1.如果提交測試時,用例已經完成,可以從集成測試用例中選取優先級高、正常路徑的用例,建議選取10%~20%的用例。
2.如果提交測試的時候,用例還未編寫完畢,可以查看需求是否全部實現。需求較大的,選取需求中,主要需求的主路徑,進行驗證。
預測試檢查的內容
1.該模塊需求中要求的功能是否正確實現。
2.該模塊主要功能邏輯、主流程主路徑能否正常運行。
3.和該模塊耦合度較高的模塊,沒有明顯異常。
預測試不通過的條件
1.開發提測的模塊中,根據產品需求,未實現的功能點超過10%以上。
2.阻塞性bug導致20%以上的功能無法測試。
3.崩潰頻繁導致測試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4.30分鐘的測試,發現嚴重bug(測試定義的嚴重bug)數量超過5個。
5.滿足上述任何一條標準時,均視為預測試不通過,需要將模塊打回給開發。
預測試報告內容
1.預測試驗證次數:填寫驗證該模塊預測試的次數。用以記錄和公示進行了幾輪預測試。
2.模塊名稱:用以說明預測試的模塊或功能。
a)填寫任務名稱即可;
b)如果沒有提交對應的任務,填寫項目組公認的任務名稱;
c)對于開發提測一個模塊中的部分功能,可以將大任務模塊進一步拆分細化,如下面舉例中提到的修復器界面功能,此處就可以描述為“PY6.6_輸入法修復器(界面功能)”。
3.本次預測試提交的bug數量:僅填寫該模塊預測試期間提交的bug總數,預測試之前提交的bug不作統計。用以體現本次預測試發現的bug數量。
4.阻塞bug數量:只填寫阻塞bug數,不要把嚴重bug數統計到該字段中
5.阻塞Bug或嚴重bug說明:將阻塞bug和嚴重bug分開說明,內容填寫樣式如下表
a)阻塞bug是要求開發必須解決的;
b)增加嚴重bug的說明,以期引起開發的重視,推進解決的進度。
6.測試負責人和開發負責人:根據任務的具體情況填寫
a)當同一個模塊包含多個測試人員時,測試負責人只填寫一個該模塊的主負責人即可。
b)當同一個模塊包含多個開發人員時,開發負責人需要全部添加進來。
7.驗證時間:每輪預測試的時間,并且在每輪預測試的時間后面填寫通過/不通過的狀態,用以記錄每次預測試的時間和結果狀態。
8.備注:填寫本次預測試相關對進度的影響,可能存在的風險。
a)對測試進度的影響(a.整個進度的影響;b.整個計劃沒有影響,但須增加其他的工作量等等)
b)存在的各種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