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鏈——我們都覺得很可惡,但卻深陷其中

文/雨晨

我們的生活中,不管你是否接受,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鄙視鏈,而且鄙視鏈這玩意還時常跟著社會文化的不斷改變而發生改變。人嘛,總是需要折騰一點事情出來的,無論什么事都要分個高低,逼格二字成為窮極一生所追求之物。

養狗是一條鄙視鏈,冷門犬種>大眾大型犬>大眾小型犬>泰迪>土狗;

聽歌是一條鄙視鏈,實驗音樂>小語種冷門歌曲>英倫地下搖滾>爵士>搖滾>國內小眾音樂>RAP>民謠>大眾流行歌>口水歌;

看劇也是一條鄙視鏈,英劇>美劇>日劇>港劇>內地劇>臺劇>韓劇;

生活習慣也是一條鄙視鏈,>小隱于山林>休學辭職旅行>燈紅酒綠交際>形單影只獨處>大隱于市朝>平庸過一生;

任何行為都有一條鄙視鏈,有的存在于自我意淫,有的存在于公認的階層。我們活在其中,或樂此不疲,不斷追求更高;或無力反擊,任其宰割。充滿市井之氣的人嘲笑無欲無求之人日食寡味之食;反之則冷眼看待視其為俗不可耐之人,還有部分人,即舍不得市井之美,又向往淡泊的寧靜。

世間本無階級,生的人多了便有了。階級也是一種鄙視鏈,王權貴族看不起資產階級,認為他們渾身銅臭味;資產階級之下呢?還有普通小老百姓。每個階級互相看不起,特別是位于鄙視鏈低端的,即看不起上層又向往上層。而且越往上走,人數一定要越少,一旦這一層人多了,便又會派生出一層,鄙視著原來的人。

他們會有一種錯覺,本來屬于我們一少撮人的東西,現在來了一大群人共同擁有,而且還有可能這一大群曾經是我鄙視過的,我們現在一塊了,這種感覺不是他上來了,而是我下去了。那我們原來這群人還必須得再劃一個圈子,保留我們的小眾性和上層性。

鄙視鏈還會存在一個問題,他人認可你的上層性倒罷了,不認可,不就尷尬了?其實這里又分為兩派了,自我滿足與他人認同。比如聽歌,有的人聽各種實驗性音樂,僅僅就是獵奇或者滿足自己對這類音樂的喜愛,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聽這個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們聽這些,“你看我牛逼不?這么小眾的音樂”“這種音樂風格沒聽過吧?哈哈,推薦你一個團隊,專門搞這種音樂的”BALABALA……

他人若是不認可我的上層性,那對不起,我必須在不斷的鄙視中強輸價值觀,直到他認可為止,那他人若是堅決不認可咧?冷笑一聲,不跟你玩了,但是內心還是有一定失落的,裝個逼卻沒人知道的感覺,就好像一個特別好吃的蛋糕拿出來準備吃,卻發現是模型。

認同的東西就去擁有,不認可的就別強求。大家都是俗人,互相鄙視會兒,也是挺有趣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